返回首页

英议会投票在即 脱欧方案难闯关

实习记者 薛瑾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当地时间15日,英国议会将对此前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进行投票表决。此次表决将直接关系到英国脱欧进程的走向和命运,并将影响金融市场的走势,因此备受全球各界及市场关注。不过目前迹象显示,现有版本的协议被议会通过的概率依然很低。

  随着3月29日脱欧日期不断临近,留给英国有序脱欧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尽管脱欧前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且可能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当下英国各界和市场人士对“无协议脱欧”情景的担忧仍然居高不下。

  现有协议“过会”几率不大

  定于本月15日进行的英国议会表决,是一场迟到了一个多月的“大事件”。按照此前计划,英国议会对英欧之间达成脱欧协议草案的表决,本该在去年的12月11日启动,但当时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预估协议无法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支持,提前一天紧急叫停了表决议程。

  即便拖延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从当下的迹象来看,英国议会对该协议的反对声音并没有减少,该协议能够成功闯关议会的希望仍然不大。而且,近日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修正案”,让现有版本协议的前景“雪上加霜”。

  9日,英国议会重启了投票表决前长达五天的辩论。辩论首日,议会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如果现有版本的脱欧协议最终未能获得通过,特雷莎·梅政府需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即21日前提交一份“替代方案”(其他议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由议会重新表决。此外,英国议会还通过了《财政法案》的修正案,要求英国政府在为“无协议脱欧”做准备时,要经过议会批准,财政部才能修改税法支持相关决议,为潜在的无协议脱欧设置了新的门槛,英国反对党工党党魁科尔宾称,这是防止英国“硬脱欧”的重要一步。

  虽然经过一波三折,英国脱欧前景依旧扑朔迷离。据分析,如果英国议会“成功拦截”现有协议,那么无协议脱欧、议会通过新协议重启与欧盟的谈判(此前欧盟明确反对)、重新大选及二次公投的可能性都存在。

  如果现有协议遭拒、英国政府拿不出替代方案且拒绝拖延脱欧期限,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提出新协议,将意味着需要重新与欧盟谈判,考虑到离3月29日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脱欧进程或将受到拖延;如果反对党发动对英国首相的不信任投票且获得通过,那么首相被逼宫的情景就会上演并触发新的大选;而据英国《独立报》援引的一项民调显示,二次公投的呼声也越来越大,4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二次公投,而反对和没确定的比例分别为28%和26%。

  英镑或持续震荡

  据分析,现有版本协议中的北爱尔兰“后备方案”是协议获得英国议会通过的最大障碍之一。根据目前的协议,如果脱欧过渡期内英欧仍未谈妥相关贸易安排,那么北爱尔兰“后备方案”就将派上用场,在过渡期结束后,北爱尔兰将暂时留在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并遵循欧盟规则,直到更好的贸易安排被提出为止。这些方案遭到很多议员反对。保守党盟友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9日也警告称,如果协议不删除“后备方案”将投反对票,进一步削弱了协议胜算的基础。

  特雷莎·梅对此回应称,她仍在与欧盟沟通,要求其保证“后备方案”只是暂时的,并不会导致英国留在欧洲关税同盟、脱欧有名无实。她还喊话英国议会议员,呼吁他们“做出对国家正确的事情”。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11日警告称,现有协议若遭否决,英国脱欧会陷入瘫痪,导致原定的脱欧计划停摆。英国工业联合会等工商业组织也警告称,无协议脱欧将给英国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敦促政府尽快排除无协议脱欧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无协议脱欧意味着英国脱欧将没有过渡期,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将出现“瞬间断裂”,届时二者关系将置于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双方将面临提升关税和增加贸易壁垒等问题,工商业成本将急速上升,港口将陷入无序状态,制造业将面临零部件短缺等。

  安永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伦敦金融业正在发生着一场大规模“迁徙”,很多金融机构“出走”英国,转移到欧洲其他地区,如爱尔兰都柏林、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等地。如果最终出现无协议脱欧的情景,金融机构当前资产和就业岗位的转移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此前,英国央行和金融机构都曾预计,无协议脱欧将造成英镑暴跌,并扰动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在风险没有得到逆转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英镑的前景仍然普遍悲观。但也有分析指出,二次公投或可能让英镑短期走高,因为这暂时避免了无协议脱欧的发生;同时,不确定的增加也势必会给英镑带来更剧烈的波动。巴克莱预计,无论议会表决结果如何,英镑的震荡模式都将会持续。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