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方案:迈出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步

赵晓辉、刘慧、许晟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方案:迈出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步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刘慧、许晟

  从去年11月初黄浦江畔一声宣告,到今年1月30日改革方案发布,不到三个月时间,一个资本市场新板块酝酿成熟,一项牵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变革落地。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资本市场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应运而生

  “牵一发而动全身”凸显着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方式要转变、经济结构要优化、增长动力要转换,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如何让更多资源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到科技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资本市场重任在肩。

  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A股市场虽历经多年持续改革,但形势变化要求其承担更重的责任,必然需要更大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中国的传统产业正在进行生产模式、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纵观大国产业之变的历史进程,资本市场的能量需要激活也必须激活。

  市场各方意识到,要改进和调整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必须找准发力点、打开突破口,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式来激活资本市场,进而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就是这样一项开创性的改革探索,通过改革提供新制度,通过新制度培育新机制,通过新机制促进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短期内打破低水平的平衡,长期内实现高水平发展。

  破茧而出

  从建立多元化上市标准到引入注册制试点,从扩大日内涨跌幅到更严格的退市安排……此次科创板改革在市场关心的许多方面做了突破性创新。

  破茧而出的改革措施背后凝聚着艰难的探索,也凝聚着寻找改革最大公约数的努力。说它艰难,是因为资本市场参与方众多,这个领域的改革要满足所有参与方的利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肩负破解资本市场长期积累问题的使命,科创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必然要对现有格局进行调整。制度设计无论如何精益求精,都可能避免不了某个局部的短期利益受损,但补齐制度短板更重要的是利于长远。

  无论是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包容度,还是给企业更加明确的上市标准和时间预期,以及强化信息披露和持续监管……这次改革探索的核心就是要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开辟更广天地。

  业界期待,科创板将成为连接创业企业、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的新桥梁。

  循序渐进

  对于科创板,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刚刚落地的科创板不大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美好愿望,相应的制度设计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

  应该看到,科创板的改革是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既成环境中落地生根的。当前的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券商等中介机构没有根本改变,证券相关的司法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土壤还是原来的土壤”。

  不少业内人士意识到,想要通过科创板一次改革就解决资本市场28年来的种种弊端,这是不现实的。科创板的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

  既然无法跳脱既成环境,看待改革探索时,我们需要更清醒地回望来路、展望前路。

  这必然是一场“小步快跑”、久久为功的增量改革,既应看到科创板政策直面问题、大胆突破;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探索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还需要把握科创板未来发展完善的方向,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以不断深化的改革让科创板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坚定向前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科创板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波折。比如,上市新股可能被爆炒,上市企业也许发展失利,投资者也需要适应更加市场化的交易制度等。

  但是,只要认准了,就要坚定前行。既然资本市场的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就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与魄力。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更多的理性、耐心和包容同样不可或缺。

  约45万亿元总市值、近3600家上市公司……放眼望,历尽28年风雨,A股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尽管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次改革求索充满艰辛,需要破解的难题依旧重重,但取得的成绩依然值得铭记。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的试点运行,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企业发展,更充分地让投资者享受发展红利。不断深化的制度改革,也将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