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创新产品模式实现金融扶贫可持续

陈莹莹 欧阳剑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年,金融精准扶贫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创新产品模式,推动更多精准扶贫项目落地,持续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

  机制常态化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83%;全国扶贫小额信贷余额为1795.25亿元,累计发放金额4443.50亿元,累计发放户数为1067.81万户,覆盖约三分之一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建华建议,要稳定精准扶贫政策,将脱贫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机制常态化,持续满足农户的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规范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村级基础金融服务提质扩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称,疫情给扶贫工作造成冲击,针对这一情况,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发挥好金融扶贫优势,聚焦产业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通过银行转贷款等方式向深度贫困地区延伸信贷资源,推动更多精准扶贫项目落地。

  探索新思路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接下来将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等。

  不少代表委员和机构人士认为,要实现金融扶贫可持续还需探索更多新思路,创新产品模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从三方面实施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扶贫:继续完善针对贫困边缘人口的扶贫制度顶层设计;形成防贫保险工作推进共识,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防贫保险市场,使防贫保险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认为,数字经济对精准扶贫将起到重要作用。“比如通过直播带货这种形式,可以为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进行有效营销。”

  在度小满金融CEO朱光看来,一方面,要让机构的技术能力与助农实践发生“碰撞”,比如通过免息贷款的形式不断提炼风控能力和技术能力,服务更多小微、三农。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农户打开产品销路,让金融扶贫、“公益助农”可持续,直播带货确实是有益的尝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