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找准赛道 提供综合化投融资服务

黄一灵 高佳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月6日,杭州银行全资子公司杭银理财开业。

  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母行紧密联动是银行理财公司的特色与优势。围绕母行客群提供综合化投融资服务是母子公司共同的目标。如何创设出风格鲜明、有辨识度的理财产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的难点及重点。随着理财投资者对权益市场逐步了解和熟悉,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细分领域跑出特色

  中国证券报: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进度,在行业转型过程中还面临哪些困难?

  王晓莉: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是理财需求方和供给方彼此了解、磨合、博弈的过程。“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有责”,一方面是理财发行人和销售方在“募”“投”“管”“退”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履职尽责;另一方面是理财投资者对不同发行人的不同产品与自身风险偏好的匹配度甄别。

  因此,经历两年多转型,银行理财朝着资管转型本源延伸,不仅仅是估值技术调整与规范,更是信息披露、投资者适当性等工作的深入。

  区别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客户更倾向于稳健甚至保守的产品。“固收+”将优先成为存款替代型理财产品新形态,但“固收+”不等于低风险,策略相近结果却会大相径庭,不同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和风险偏好是差异的核心。中小型资管机构资源有限,产品和投资不可能处处开花,需精准定位找准赛道,在细分领域跑出特色。此外,资管新规是资管转型主要推动力。过去两年,债券市场行情表现也为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品种的银行理财转型提供绝佳窗口期。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不仅缓解疫情对资管转型进度的影响,也在市场波动加大时,为观察、确认、缓释一些冲击留下空间,更凸显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严肃、审慎与实事求是。

  行业发展有广阔空间

  中国证券报:目前,公司与母行联动情况如何?是否考虑自建资源,如拓展母行以外的渠道、自建网络销售渠道等?

  王晓莉:财富多元化、存款理财化、优势龙头化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领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资管行业发展还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银行理财公司从银行母体剥离,与母行紧密联动是银行理财公司的特色与优势,围绕母行客群提供综合化投融资服务是母子公司共同的目标。联动主要体现在风控、科技、运营、托管方面的协同,也应做好各方面渠道的拓展。

  中国证券报:公司投研队伍搭建目前进展如何?资金投入权益类资产占比是否将提升?

  王晓莉:在杭银理财成立后,我们首先搭建投研一体化组织架构,形成策略配置、固定收益、权益投资、项目投资各司其职的投资部门,研究力量内嵌于投资部门,成熟后再考虑单设研究部门。

  其次,对一些需重点补强的投研短板,我们一方面从外部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与头部投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借力缩小差距。目前,我们管理的理财资金在直接投资权益市场方面已有布局但比例不高,这与产品本身能承受的回撤比例直接相关。随着理财投资者对权益市场逐步了解和熟悉,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会进一步提升。理财资金入市,一方面能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另一方面能助力市场稳定。

  与外部资管机构实现策略共管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银行理财公司与其他类型机构的竞合关系?在挑选合作对象时,比较看重合作对象的哪些方面?

  王晓莉:我们和基金、券商、保险等资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更是合作关系。在挑选合作对象时,我们更多的考虑还是取长补短,而不是简单将银行理财资金交给外部机构管理。例如,对我们擅长的固收投资,就不太会考虑委托给外部机构。实际上,做好委外投资未必比直接投资容易,因为我们既要有自己的资产配置策略和投资思路,还要做好外部管理人或个体研究。因此,当前合作比较看重能与委托人实现策略共管。与其事后被动地去回溯历史表现,去做事后评估,我们更倾向于过程管控。

  从今年的实际情况看,通过积极与管理人沟通交流,我们还是抓住了不少市场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能够很好地去学习优秀管理人的投资逻辑和分析框架,便于我们团队能力的提升。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国际资管机构参与我国资管理财市场的趋势?是否会考虑与外资机构合作?

  王晓莉:现在很多知名国际资管机构在与国内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资管产品,也有些通过参股资管公司方式进入国内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领域。

  与外资机构相比,我们的最大优势在于深耕多年的客户资源及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国际资管机构最大优势在于投研理念、投研团队、资管系统与模型。从经验看,外资进入我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与内资机构联姻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对外开放大趋势下,我们还是保持非常开放的心态,去寻找同外资机构的合作点。当然同外资机构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成立合资公司,也可以是资源合作、产品合作、投研合作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