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资本抢滩智能投顾 概念炒作频现“浑水摸鱼”

“外来和尚”未必好念经

徐文擎 张莉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资产荒”困局中,智能投顾作为一项颇有噱头、倍显洋气的“黑科技”,正成为各类金融机构争相抢滩的新蓝海。公募基金、金融科技公司乃至P2P平台都声称智能投顾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运用将为投资者带来更便捷的体验和更合适的回报。
  全球两大智能投顾的标杆Wealthfront和Betterment都宣称管理着可观的资产:根据今年一季度的统计,Wealthfront和Betterment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0.55亿美元和39.5亿美元,而后者在其官网上将这一数字更新为最近的50亿美元。巨大的规模前景为国内的广大机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践行动力。与此同时,萌芽期的智能投顾技术尚处监管“空窗期”,也为各类机构的发力提供了绝佳的时间窗口。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真正了解并能成熟运用这项技术的机构少之又少,甚至不乏浑水摸鱼之辈,而国内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也对智能投顾的落地提出了挑战,“外来的和尚”未必好念经。不过,亦有从业者称,作为一项新事物,未必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其能在大类资产配置、择时、选品类等任一层面有正向贡献,就值得鼓励。

追逐“风口” 各路资金竞相抢滩
 “毫不夸张地说,智能投顾现在火热的程度绝对能和当年‘互联网金融’刚开始兴起时相媲美,是国内资管机构在资产荒局中的新突破,如果其正面效果能被时间验证且被大范围普及,其带来的变革可能不亚于当年的余额宝。”某公募基金量化负责人说,“不过,当前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在这波智能投顾火热势头的背后,三类机构扮演着重要的推手角色。第一类是近期宣称要抓住转型机遇期的公募基金。第二类是早于去年就将智能投顾引入国内的第三方机构和P2P平台,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智投产品,主要为用户建立起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的分散化投资组合。第三类是意欲打通自身财富管理条线的金融科技类公司,例如京东金融、百度股市通、蚂蚁聚宝等。另外,传统券商也开始探索这一模式,广发证券最新的一版APP中增加了体验版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等。
 据海外咨询机构统计,截至2015年年中,智能投顾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10亿美元。未来5年,智能投顾的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毕马威报告认为数字财富管理正改变着投资的局势,预计到2020年,美国智能投顾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会达到2.2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以及如此高速的增长,很难让人不去想象,在科技和金融方面与美国越来越相近的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是否会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金融机构纷纷抢滩,那么何谓智能投顾?“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将资产组合等金融投资理论应用到模型中,结合投资者个人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为投资者提供最佳投资组合。”前述公募基金量化负责人表示,“简而言之,让机器代替传统的理财顾问,降低客户进行资产配置的成本、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
 微量网董事长冯永昌则认为,智能投顾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简而言之是投资顾问行为的智能化,但由于投资顾问行为本身丰富多彩,在其细分类别上又不可等量齐观。“目前智能投顾市场有智能资讯、持仓智能分析、账户智能交易、投资者智能财务规划以及陪伴型投资机器人五种模式。智能投顾首先是一种技术,包括策略(算法)技术和软件技术,然后是把技术应用到投资顾问行业的一种新理念,紧接着是产品创新。对于创业机构,是一种探索中的商业模式;对于成熟机构,更多是改善现有业务模式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他分析,对于资讯类智能投顾产品,其核心价值点是“投资分析”;对于交易类智能投顾产品核心价值点是“策略交易”;对于账户诊断和财务规划类产品核心价值点是“智能理财”。但是国外的一些智能理财产品除了具备咨询功能外,也提供交易通道,所以具备了准资产管理特征。

概念炒作不断 技术瓶颈尚待突破
 不过,从概念的引入到投资理财服务的落地,不同机构的理解也呈现了“千人千面”的状态,这也让当前刚刚起步的国内智能投顾市场出现了不少误区和混乱局面,和海外智能投顾市场相比,则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
 “从资管的角度来看,很多机构做智能投顾的运营模式和资管运作的传统模式存在很明显的冲突。比方说,如果机构是希望通过智能投顾的方式来降低投资理财费用,甚至达到普惠用户的目标,那么这种智能化投资策略是否真的在市场有效,实际上很值得怀疑。因为有效的投资策略方案应该是稀缺且有价值的资源,这也是资管行业获得高额盈利的关键。”对于智能投顾的投资理念,一位管理多只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在他看来,智能投顾和量化投资的策略有类似的地方,即通过数据化方式形成投资方案,但是检验智能投顾策略的有效性,同样需要长周期市场的考验,如果缺乏这个因素的考虑,那么所谓智能化的投资,不排除只是投资顾问售卖自己投资策略的一种新的方式而已。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改变他们的投资习惯,从自己投资理财的概念跳跃到将资产配置管理交给计算机系统的判断,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其中的投资者教育成本很高,不确定能够大面积普及这种智能化投资的系统。”一家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智能投顾系统,实际落地上存在很多现实的困境,除了在系统的改造上耗费大量资金人力之外,自身产品体系的完备性、客户用户风险偏好的统计准确性、资产配置需求把握等等都是考验这项新业务落地的关键因素。
 从目前展开的业务情况来看,国内机构试水智能投顾业务,却不得不只能做到“浅尝辄止”的地步,其业务进展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比如和传统投顾服务类似,只提供投资建议而无法进行直接组合的投资管理;欠缺投资目标设定、推荐组合配置缺乏说服力;或者在全球ETF资产配置方面,受到个人外汇管制限制等等。而和国外普遍配置ETF产品不同的是,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的智能投顾业务产品配置则集中在主动型公募基金产品,在回避市场波动风险问题上尚未有明显的效果。
 另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智能投顾被视为金融科技发展重要方向而受到市场和资本的追捧,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机构借助新的技术概念来进行自我的包装和炒作。“现在市场上有些理财机构或者财富管理公司,并没有很强硬的技术和数据库系统支撑,产品品类也非常稀缺,甚至无法做到最简单的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仅仅是投资经理将自己原有掌握的客户投资偏好等资料进行一个简单归总来推介投资方案,这从本质上还是人工投顾,和智能投顾并不相关。”在深圳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从事投资量化分析工作的李伟表示,智能投顾的目标是降低投资成本,为用户获得稳定的资产配置收益,但如果有人声称可以通过智能投顾来寻找翻倍股或者巨额收益,这很可能就是一个营销卖点或者套路而已,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智能投顾平台是借助技术来提供准确优质的投资服务,但目前国内外精通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十分稀缺,且能够有实力做大数据算法应用和提供丰富产品的公司和平台并不多。如果没有这些硬件技术支持,可能就没办法真正做到智能化,那么充其量就是概念炒作,谈不上做智能投顾。”长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物联网创建人杨建勇认为,目前不少借助人工智能热潮和机器人理财概念来进行新业务布局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其背后平台数据和技术实力能否支撑真正的智能投顾业务,实际上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合规性和适当性的问题。”某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财富管理条线负责人称,“部分地方证监局也下发了一份关于互联网专项整治的文件,提到相关法律法规问题,我认为在对个人的投顾服务尚不明确的时期,还是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去做一些尝试,比如有的互联网平台在既没有证券投顾又没有资管牌照的情况下做个股的建议,实际上存在道德的风险;而有些第三方在没有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情况下做基金的组合,也存在不合规的行为。另外,有些P2P公司将自己平台上不同期限的产品打包销售,也不见得能真正贴合投资者需求。”

“外来和尚”的本土化之路
 尽管智能投顾尚处摸索阶段,问题重重,但越来越多的机构人士仍然意识到,这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型模式正在成为资管行业的一个新的趋势,“外来的和尚”要“念好经”,还得走上本土化之路。
 智能投顾在美国兴起并受到年轻人士的追捧,主要是因为其起投门槛低、管理费用低、资产配置优化和合理避税等多面的原因。而在中国,除了第一项能做到相似水平外,其他三项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优势尚不明显。
 首先在合理避税方面,在美国,投资者需要缴纳多种税收,包括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不同的交易及报税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这时智能投顾的优势就得以发挥,机器在合理避税方面有很好的实践结果,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指数化投资的技巧来避税。但国内目前并不存在资本利得税,因此此项优势并无用武之地。
 在管理费用一项,由于国外智能投顾大规模采用了ETF这种低成本指数基金的方式,而国外成熟市场中主动型基金战胜ETF基金的概率又很低,因此该项在不影响收益回报的前提下为投资者节省了不少额外支出。但是,在国内新兴市场中,主动管理型产品往往能够找到超越市场的阿尔法收益,且国内市场的高波动也使指数难以获得长期稳健的复合增长。
 相较而言,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智能投顾在资产配置优化一项反而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土市场的投资者特点,走上“接地气”的智能投顾之路。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认为,智能投顾具有三个层面的价值,围绕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三个阶段展开。首先是基于中长期的大类资产配置目标,其次是择时,再者是品种选择,智能投顾的价值在于在这三个层面给客户更优的选择。“在这三个层面中的任何一项做出自己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是可验证的,我们觉得可以放到智能投顾的大框架下,都是对线下投顾方式的补充和优化。”金麟表示,“目前,第一个层面的价值对投资者来说是比较确定的,而择时和选品层面的价值还不确定,靠概率来跑赢。”而在后两个层面,他认为不妨加入人工投顾的成分,例如他们近期推出的“五星京选”基金榜和基金定投服务。
 周晓明也表示,在线投顾的本质不是说这个服务由机器来做,而是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人去定义需求、输出思想,再借助机器的手段去完成。技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是在投资策略上比过去更加聚焦、具体化、可量化、可描述、可追溯;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个性化的需求。“公募基金就好比是交通工具中的公共汽车,而我们希望在线投顾业务可以给客户提供好比出租车、专车、私家车、私人飞机等个性化的服务。”他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