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五方面着手持续发力稳就业

陈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陈彬

  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就业压力有所上升,城镇新增就业稳中略降。

  展望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放缓风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仍将持续,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有限,科技创新水平继续提升,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需从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更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帮扶重点群体等五方面着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未来就业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社会的“稳定器”。面对我国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新局面,去年7月中央提出做好经济工作的“六稳”要求中将“稳就业”放在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在高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利支撑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也要注意到,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就业压力有所上升,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较突出,对未来“稳就业”工作带来挑战。

  展望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放缓风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转型与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有限,科技革命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得到深化落实,这些因素都将深刻影响未来我国的就业形势。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放缓风险。从经济周期来看,世界经济已经在2018年触及本轮增长周期的顶点,当前进入下行阶段。从主要经济体看,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去年1.5万亿美元减税和政府支出增加带来的刺激效果消退;欧元区经济疲软,美欧贸易摩擦拖累欧元区出口贸易,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再次兴起对经济发展形成冲击;日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5%,但企业设备投资环比下降0.3%,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1%,叠加进口大幅下降,未来恐再次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中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回落。WTO、OECD、IMF和世界银行四大经济组织纷纷不断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因此,未来依靠外贸支撑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加大。一是外贸不确定因素导致国内经济稳定运行和相关行业稳岗就业的压力上升。新订单量减少、开工率不足、利润下滑等导致企业招聘计划缩减甚至裁员现象开始出现。二是伴随增值税降税带来的短期利好消退,工业企业盈利再度显现疲弱态势。未来在终端需求走弱和工业品价格涨幅收窄的影响下,企业盈利将持续走弱,加大经济放缓压力。三是受销售明显回落、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到位资金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融资受到约束,未来房地产投资面临进一步放缓可能,“稳增长”作用弱化。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温和回落,必将对就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产业转型与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深入推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问题。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传统的制造业、工业部门将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虽然服务业的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慢于制造业,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反过来会制约就业的增长。与此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替代产业的发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吸纳过剩的劳动力,进一步考虑到围绕这些产业链服务的就业人员,实际需要转岗就业的人数将会更多。因此,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这些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将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有限。近几年,我国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均出现持续下降。数据表明,2012-2018年的七年间,我国15-59岁适龄劳动年龄人口累计减少了3006万人。适龄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导致我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反过来制约就业的增长。虽然自2016年开始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受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生育观念转变和抚养孩子成本上升等影响,政策效果并没有持续太久,仅在二孩政策实施的当年实现了出生人口的回升,之后的两年出生人口数又开始回落,其中2018年出生人口仅1523万人,同比大幅减少200万人,出生率也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值。

  技术创新与科技革命快速发展。目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深刻影响我国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尽管科技革命会使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面临巨大冲击,但是新技术的应用又会创造和带动大量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态。经合组织基于其成员国20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短期内科技进步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于其巨大的创造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在我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以网上购物、共享单车、同城跑腿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型创业就业蓬勃发展起来。网络创业开拓了就业的新领域,极大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为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2019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继续密切协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积极举措。在国家层面,首次专门成立了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出台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发布了《关于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工作的通知》,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上述政策的逐步推行落实,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对就业创业将起到“助推剂”作用。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预计2019年全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稳中略降,大约在1350万人左右,仍能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失业率呈现小幅波动,调查失业率在5%上下,能够实现全年预期5.5%以内的目标;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继续下降至64.6%左右,劳动力市场保持宽松状态,求人倍率维持在1.2以上。而受累于产能过剩化解、环保督查趋严、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人群仍将面临较为突出的失业问题。

  精准施策稳就业

  为了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好“稳就业”工作,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必须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更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施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鼓励受影响企业慎裁员、少裁员。支持企业通过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内部转岗、在岗培训、劳务输出等措施稳定就业。进一步完善落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等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同时发挥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鼓励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搞活企业从而稳定就业。

  引导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找到产业升级与保障就业的均衡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充分就业的战略重点。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创造更多技术管理和服务就业机会。加快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更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健全差异化的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精准性,更多面向高技术中小微企业和现代服务初创企业,增强就业带动能力和高质量就业岗位创造能力。统筹各部门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合力,着力构建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用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推进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

  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预警机制、培训课程动态调整机制、资金投入与培训效果评估挂钩机制,加快培养适应市场用工变化的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好失业保险结余统筹基金,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人才。加强对典型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引导,培育创新文化。

  精准施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管理服务协调配合,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衔接,以劳务经济带动农民工就业。持续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转岗安置工作,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针对非计划内安置的退伍军人,创立就业培养基金工程,完善实操培训对接就业链条,改善退伍军人就业生态环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