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证报评论:积极财政应点准三个穴位

赵白执南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当前,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多项宏观指标出现改善,经济运行稳定转好。在这一形势下,财政政策是否有足够空间、是否能达到应有效果备受关注。事实上,财政政策还远没到考虑“退坡”的时候,下半年应继续维持更加积极的态势。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需要。从外部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延续,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有增无减。从内部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增长逐步恢复,但就业压力仍存,转型仍处关键期。下半年财政政策理应更加积极。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大挖潜空间。财政支出方面,据分析人士测算,前5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大幅低于预算增速,今年预算安排内仍有较大空间;国债、专项债方面,特别国债集中在7月发行,专项债下半年计划发行逾1.5万亿元,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经济建设。

  分析人士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达到应有效果,须建立在三个重要基础之上。

  首先,要抓投资。从保就业的角度出发,今年的经济仍需维持一定的增长。而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端来看,消费一直发挥着“稳定器”作用,其增长率超过GDP增速的可能性较低;出口受到外部环境较大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短期来看,拉高投资增速,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对稳增长而言更现实可行。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起到带动社会力量投入的作用,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可为保就业提供更多支撑。

  第二,要抓时效。一方面,要针对“六稳”“六保”需求迅速出台政策;另一方面,要确保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2.5万亿元的目标,下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值得期待,包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税费支持,落实减租、缓缴社保等小微企业急需的政策。这其中既需要急市场主体之所急,迅速出台相关政策,也要确保政策能够落实到企业,惠企利民。

  第三,要抓长远。在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也要从长期的视角权衡政策利弊;在开展短期纾困的同时,也要着眼于长期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对于前者,在疫情造成较大冲击背景下,采取一些财政扩张手段进行短期纾困是必要的,但以最小化成本实现目标也应是重要考量。比如,在地方政府发债的同时,要确保有与之对应的项目,确保资金到位,并控制好债务风险。对于后者,今年保就业是重头戏,但除了发放短期纾困资金外,也应完善失业保险体系,通过扩大其覆盖范围、简化领取程序等,为长期体制建设的完善奠定基础。

  下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挑战仍然严峻,财政政策是最可倚重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点准投资、时效、长远三个穴位,方能将劲力用到痛处、起到实效、不留遗患,最大化实现调控的初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