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业房地产新三板市场股市期市债市研报宏观海外基金港股信息披露行情交流金牛奖新媒体
首页 > 新闻 > 财经焦点汇 > 联通混改“特批”惊动“一池春水” 大混改时代有望开启 > 联通混改启示录

联通混改关键在放权

作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7-08-23 21:27

  中国联通混改继续发酵,8月22日,21日复牌的中国联通A股再度涨停,股价创最近两年多以来新高。看得出,市场给予联通混改的期望不低,但混改能否让联通蜕变,还值得观察,或者说需要作为一家央企的联通,在混改之后能有实质性改观。

  根据8月20日晚发布的方案,联通混改采用非公开发行和老股转让等方式大规模引入战略投资者,总交易对价不超过约779.14亿元。战略投资者包括中国人寿、腾讯信达、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苏宁云商、光启互联、淮海方舟、兴全基金和结构调整基金,混改完成后分别持有股份约10.22%、5.18%、3.30%、2.36%、2.04%、1.88%、1.88%、1.88%、0.33%、6.11%。

  之所以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选择联通,很大程度因为联通业务和业绩瓶颈日益明显。从业绩来看,联通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95.6%,扣非后的净利润为-5822.63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7.78亿元,相对而言,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27亿元,按此计算,中移动日均赚3.48亿元,不到一个星期就可赚到中国联通全年的利润。

  业务方面,联通4G用户数不及中国电信,宽带业务被中国移动超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为5.93亿户,中国电信为1.52亿户,中国联通为1.38亿户;中国移动目前的固定宽带用户数是联通的1.2倍。

  联通混改方案中,引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几大互联网巨头最受关注。事实上,在中国联通此前的“市场化”探索中,互联网企业扮演的角色已经愈发重要。2016年3月,腾讯与中国联通签署了合作协议,腾讯旗下的微信与联通的合作已由单纯的微信沃卡扩展到反电信欺诈、社会化营销、云数据计算等多方面。同年11月3日,在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宣布与百度、腾讯正式达成战略合作;相隔仅10天后,中国联通又发布消息称,联通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联通也公告称,引入与其主业关联度较高、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和促进作用的战略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亦如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所言,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比如,在联通混改中,4G及5G等相关业务和创新业务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而引入的BATJ资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AI前沿技术方面的潜在优势无疑是对其最好的补充。

  引入民资,并意图与民企协作一改困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联通需要放权,也就是说,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民营企业,理应在董事会中占有席位,并有一定的话语权。按照王晓初所言,混改后联通A股上市公司在董事会结构上将发生改变,其中民企战略投资者将有3个董事席位,另外政府代表3人、联通集团2人、国企战略投资者1人。与持股情况大致相符。

  可以说,包括联通在内,中央提出要在七大领域实施国企混改,其目的除了引入民间资本、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外,更重要的是借助外力改革国企,通过市场化运作,一改国企多年来“一股独大”缺乏制衡、员工积极性不高“吃大锅饭”的顽疾。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因涉及利益大,改革阻力不小,一直难以充分市场化运作,以致其运行效率和寻租空间长期饱受争议。

  因此,联通应充分尊重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民营企业,不论是业务上的协作,还是董事会上的话语权。以往联通集团在审核会议决议或者方案时,所有董事会、监事会几乎都是全票通过,很少出现反对票,但以后要习惯相关决议和方案会遭到小股东联合否决的情况,这也是市场化运作的常态。

  根据方案,交易完成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A股的持股比例将从原来的63.7%降低到36.7%,超过35%的股权比例让渡给民营企业。有人疑惑联通此后姓公还是姓私,甚至担忧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混改目的在于让国企通过市场化激发活力,这于公于私都是好事,至于担忧国有资产流失,则应有相关法律规范和限制。

  联通打响了央企混改的第一枪,其成效直接影响第一批试点的其他企业,甚至是发改委不久前刚确定的第二批、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期待联通通过混改,不但在业务上有所进展,且能够对民企放权,让企业充分市场化,为国企混改树立榜样。


中证公告快递
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


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