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业房地产新三板市场股市期市债市研报宏观海外基金港股信息披露行情交流金牛奖新媒体
首页 > 综合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 系列发布会 > 政协委员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 3月10日 8:45政协委员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刘利民:学前教育要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

作者:来源:新华网2018-03-10 10:09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3月10日8:45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答记者提问。分别是:环保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刘利民委员。学前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块短板,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质量也有待提升,您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大资源供给,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呢?谢谢。

  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给我提问,非常赞同你的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既面临着规模发展,又面临着提高质量的问题。大家知道,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可以给大家说一组数字。2009年,当时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是50.9%,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低水平。通过政府两期的三年提升计划,我们叫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带动地方政府的投入,通过短短的七年使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从50.9%提升到了79.6%。应当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成就,我们现在有24万所幼儿园,幼儿4400万,应当说规模已经很大了。但尽管如此,学前教育仍然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或者是弱项,也就是说我们常讲的,学前教育还是一个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领域。

  这么快的发展为什么还不够?主要是我们底子薄、欠帐多。尽管我们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是现在如果描述学前教育的状况,那就是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正如总书记讲到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所以,未来一个时期怎么做,我说12个字,就是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

  具体怎么做呢?有五条:

  第一,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是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要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为什么提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老百姓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那我们就要提供普惠园的资源。按照“十三五”规划,未来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要达到85%,这应当是发达国家的水平。经过我们的努力,马上要有第三期行动计划。但是,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现象,现在的幼儿园资源里,只有67%是普惠园,所以,要加大对普惠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普惠园的标准,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或者进行奖补来扶持它。

  第二,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一方面我刚才讲的中央财政要投入,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要推动出台学前教育的一些相关政策,比如说生均拨款标准,公用经费标准定额,要制定一个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确定收费标准。我想通过多元化的投入,使得我们学前教育的资源不断扩大。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为这些年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们感到学前教育的师资发展跟不上当前的形势。这里我想提三点,一是我们要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真正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到我们队伍里来。二是关心他们的待遇。最近有一个委员,他是学前教育专家,做了非常好的调研,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如何稳定提升,他的调研里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三是我们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加强他们在师德、法制方面的之前培养和之后培训,使得这支队伍能让我们的家长放心。

  第四,在我们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立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加快立法进程,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履行的责任,比如说规划、布局、投入、师资配备等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第五,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这一点一些家长不放心,怎么样加强监管,措施是很多的,除了大家想到的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以外,我认为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里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跟幼儿园组成家长委员会,参加幼儿园的一些事情的决策,使家长明白、放心。通过这五条,在未来一个时期按照我们既定目标,既达到普及率的85%,同时要达到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到80%。谢谢!

  • 相关新闻


中证公告快递
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


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