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宗商品价格怎么走

周茂华证券时报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异动”吸引投资者眼球,9月2日,1月份交割的焦煤、焦炭期货收盘价格分别为2669元/吨和3359元/吨,单日涨幅高达6.27%和5.1%,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其他大宗商品也不甘示弱,铜价格重返10年高位,铝、锡等商品价格向着11年高位“冲刺”;另外,小麦、玉米、原油等商品呈现企稳反弹迹象。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为何反弹,未来走势如何?

  价格缘何反弹?

  大宗商品兼具商品和金融属性,也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反映大宗商品实体供需关系,同时,价格也受到市场短期投机、炒作影响。回顾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几方面因素推动,全球疫苗持续推广,欧美实施空前财政纾困政策,市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大宗商品需求;美联储等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流动性泛滥,助长市场投机炒作;弱势美元提振以美元计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另外,由于疫情造成大宗商品供给瓶颈,物流运输受阻。这些因素共振让大宗商品摆脱9年低迷格局。

  但近期大宗商品反弹,主要受金融属性推动,因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数据“同步”放缓形成反差。也正是美国经济数据放缓,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不会很快加息,继续维持超宽松金融环境,美元走弱,提振大宗商品价格。但具体到各细分品种时,情况相对复杂一些,除了供给瓶颈、流动性泛滥等“共同”推动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例如:近期铜、锡、铝、锂等商品持续受到追捧,还与全球积极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技术有关,市场预期这些基础金属材料需求空间大;近日国内焦煤、焦炭出现飙涨,还受到国内环保限产和此前出现煤矿事故,引发市场担忧焦煤、焦炭供给下滑;粮食商品价格走高还受到全球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等。

  未来怎么走?

  从趋势看,短期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但中长期缺乏支撑。

  短期看,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仍在。一方面,宽松金融环境持续。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变异病毒扩散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拖累,对服务业影响尤其显著。而对欧美来说,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如果疫情继续扩散,欧美主要央行将谨慎调整政策。另一方面,供给瓶颈继续困扰全球。由于变异病毒扩散继续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持续冲击,部分大宗商品招工、生产、运输等环节继续受到冲击,供给受阻,高运费、物流效率低下等都将支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

  但从中长期看,大宗商品价格面临几方面制约。

  一是大宗商品价格过高。大宗商品价格最终要回归基本面,截至目前,中美经济基本恢复至疫前水平,欧洲经济处于元气恢复阶段,日本经济仍深陷衰退,但铜、铝、铁矿石等商品价格基本重回10年前高位,国际玉米价格也超过7年前水平等。从全球工业制造业看,能源、工业原材料等商品快速大幅上涨,利好上游相关采矿业,但导致部分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企业短期难以适应高成本,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同时,欧美经济体工业制造业上下游传导通畅,加之,能源商品价格走高、部分原料短缺等,上游成本最终向消费者终端传导,导致欧美等经济体通胀强劲反弹,最终削弱这些经济体中低收入群体福利,阻碍内需复苏。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短期内需强刺激政策逐步淡出,全球面临的是“后金融危机和后疫情时代”,全球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是深化了,外加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

  二是供给端制约逐步缓解。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受到疫情、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美元走弱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因素更多是短期因素。乐观预期,随着疫苗持续推广,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步减弱,大宗商品生产重新开工,物流运输逐步畅通之后,全球供给与需求有望恢复平衡。

  三是欧美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8月底,美联储主席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称年内可能启动缩减购债;近日欧元区公布的通胀数据“爆表”,欧洲央行相关官员态度明显转鹰,这些信息都指向美联储等央行政策整体是往“收水”方向走。尽管近期疫情反弹,引发市场宽松流动性环境不会很快收紧,支持大宗商品等资产,但从中长期看,欧美政策政策正常化将制约市场投机炒作。

  四是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效果逐步释放。针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涨价对我国部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负面影响,国内及时采取出台商品保供稳价“组合拳”举措,为大宗商品市场“降温”,市场整体呈现稳中趋缓走势,投资者预期趋于理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