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提问环节,中证报记者率先提问,问题如下:重组方案提到,将推动公司向安防、车载、可穿戴设备等专业市场领域转型,为客户提供光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如果进军安防市场,那么与中电海康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海康威视如何错位竞争、协同发展?
中电海康副总经理、凤凰光学董事长刘翔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海康威视主要集中在视频领域,而凤凰光学的定位不一样,两者将是协同关系、配套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两者是上下游关系,凤凰光学处于产业的更下游。
投服中心指出,本次注入的资产盈利情况一般,请公司说明此次重组是否完整,是否完成了此前的承诺。此外,此次公司转入小体量公司,如果进入行政审核阶段,未来将不需要相关程序,投服中心关注此次重组是否为中国电科系列资本运作的一部分。
中电海康副总经理、凤凰光学董事长刘翔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前次非公开发行定价时,是根据当时公司二级市场走势以及当时公司股东关系等确定了当时的定价,存在着合理性。对于本次选择重组,刘翔认为,本次重组是为了公司的转型升级,而不再是影响有限的非公开发行。
凤凰光学总经理刘锐表示,凤凰光学此前的转型并不及时,同样光学领域的转型升级需要强大的产业和科研等的支撑。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科研体系,从产品上来说,将把两边的强项叠加。
中信建投在回答调价机制时表示,对调价的基准日的确定,是考虑到了调价的可操作性问题。对于“单向”调价的问题,中信建投表示,这在合规性方面是不存在问题的,由于去年以来市场出现大幅下行,凤凰光学本身的股价已经较高,另外这也是市场的惯常做法。
凤凰光学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王炜在介绍公司近五年受到监管措施情况及对本次交易的影响时表示,最近五年内,凤凰光学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关注函》1份,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责令改正决定书》1份,共计2项监管措施。凤凰光学已进行了整改,因此不会对本次交易构成实质性影响。
海康科技董事、总经理严晨介绍,海康科技的主导产品为智能控制器、RFID产品及方案、智能网关设备,其中智能控制器收入占比最高,RFID产品及方案是重点发展方向,两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95%。智能控制器主要包括家用和工业两大类,其中家用控制器主要应用于马达、洗衣机、电饭煲、消毒柜等家用电器领域,工业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温控器、医疗器械、门禁系统等领域。
海康科技董事、总经理严晨在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时表示,智能控制器业务方面,海康科技将继续定位于高端产品和高端客户,深化现有客户的合作,继续拓展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的优质客户,积极开发以医疗产品和工业类产品为主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实现稳健增长。
海康科技董事、总经理严晨介绍称,本次重组的利润补偿期间是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的三个会计年度(含本次交易完成当年)。如本次交易于2016年实施完毕,则利润补偿期间为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如本次交易于2017年实施完毕,则利润补偿期间为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上述利润补偿期间内每一年度的承诺净利润,不得低于正式资产评估报告载明的预测利润数。
海康科技董事、总经理严晨在介绍标的公司情况时表示,智能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及电动工具、智能建筑与安防、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市场容量巨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增长势头良好。
凤凰光学独立董事冯华君在对本次交易评估相关事项发表意见时表示,公司聘请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作为本次重组的资产评估机构,中同华与其委派的经办评估师与本次重组所涉及相关方除业务关系外,无其他关联关系,亦不存在现实及预期的利益或冲突,具备独立性。
中电海康副总经理、凤凰光学董事长刘翔表示,本次重组中,上市公司聘请了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标的资产进行了预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6月30日。
中电海康副总经理、凤凰光学董事长刘翔在介绍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必要性时表示,凤凰光学公司过往很长时间以来,主要的业务方向集中在光学产业中的冷加工环节以及金属加工服务。其下游客户主要多为国际数码相机巨头。
中信建投证券执行总经理宋双喜在介绍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时表示,本次重大重组实质上是凤凰光学依托资本市场进行的中电海康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中电海康将优质的非上市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凤凰光学总经理刘锐在说明会上表示,由于凤凰光学的下游主要为数码相机行业,近年来受智能手机的冲击,下游行业快速萎缩;公司收入、利润出现下滑,发展后劲显现不足,有必要借助外部资源来推动凤凰光学的战略转型升级。
凤凰光学董秘王炜主持会议
媒体说明会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