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钢市淡季不淡 吨钢利润回到二季度水平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多地发布钢铁下半年限产政策,叠加原材料价格见顶回落,钢价触底后出现明显反弹。据东吴证券测算,7月以来,钢铁行业呈现钢材价格上涨,铁矿、焦炭等原材料下跌的局面,目前部分品种利润已超过1000元/吨以上,回到二季度的平均水平。从当前形势看,钢厂利润大概率继续扩大,下半年不排除超过二季度高点的可能。

  价格反弹

  据天风证券监测,因原料价格见顶回落,钢价整体反弹,钢厂盈利回暖。细分来看,当前,长流程螺纹钢吨毛利为-28元/吨、短流程螺纹钢吨毛利261元/吨。冷轧盈利最高,长流程吨毛利为702元/吨、短流程毛利为991元/吨。

  日前,唐山市印发了《7月份空气质量攻坚方案》的通知,要求19家钢铁企业继续落实《唐山市钢铁行业企业环境问题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执行总量减排30%措施。此外,近期安徽、甘肃、山东、浙江、湖南、山西等地召开了压减钢铁产量的会议,要求2021年全年粗钢产量不超过2020年。随着限产的逐渐落地,将逐步缓解钢市的供需环境。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限产影响加剧导致钢价触底后出现反弹。其中,螺纹钢价格上周上涨了180元/吨,热卷价格上涨了290元/吨。东吴证券认为,从当前形势看,钢企利润大概率继续扩大,下半年不排除超过二季度高点的可能。

  据开源证券预测,若限产再次趋严,三季度成材价格将明显强于原料,吨钢盈利有望大幅改善。不过,如果钢企所在地区限产只停留在口号上,实际执行力度有限,铁矿与焦炭价格可能重归强势,行业盈利改善将相对有限。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葛昕认为,目前国内钢材市场虽然处于传统的需求淡季,但随着多地陆续传出下半年要实际压减钢铁产量的消息,黑色系期货市场率先拉涨,而后现货市场开始跟随拉涨,钢厂也借此上调出厂价格。短期来看,国内钢市将维持震荡上涨的态势。也应该看到,需求转入淡季后,国内钢材市场仍处于供需两弱的格局。本轮钢价上涨后,市场成交能否持续放量,将是钢价能否持续走高的关键。

  业绩预喜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钢价持续位于高位,多数钢企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以凌钢股份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403.87%。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公司抓住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的有利时机,持续推进低成本战略,充分发挥“研产销用服考核”一体化平台统筹协调作用,科学组织生产,动态优化市场,深化对标挖潜,产品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部分上市公司提到,借助行业旺季周期,公司开足马力,充分释放生产线产能。新钢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至25亿元,同比增长110.24%至128.52%。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我国经济运行稳定,下游用钢需求旺盛,虽然原燃料价格高企,但钢铁企业盈利水平稳步改善。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管理极简、规模极致、消耗极限”的经营方针,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充分释放产线产能,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对标找差和降本增效,深化内部管理革新,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提质增效效果明显,预计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部分公司报告期内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精钢、优质钢的比例。新兴铸管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长44%至61%。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发挥产能效率,在产销联动、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工作等方面保持良好局面,实现了生产经营稳中有进。公司采取柔性生产机制,优化产品结构,在巩固球墨铸铁管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调整钢材产品结构,优钢比例明显提升,进一步开拓市场。

  库存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国钢材社会库存连续4周上升,仍处于较高水平,淡季特征较明显。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上周钢材社会库存为1510万吨,环比增长2%。其中,长材库存为97万吨,环比增长2.7%;板材库存为538万吨,环比增长0.7%。

  天风证券指出,钢铁行业过去粗放式的产能扩张周期已结束。虽然多地施工开始恢复,熟料线产能利用率攀升,相比往年仍有一定差距。如上周上海地区线螺采购量为1.81万吨,环比上升24.8%,同比下降34.9%。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钢铁行业需求或将快速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2021年钢铁行业或出现供需缺口。建议关注具备品种优势、控本能力强、分红水平较高的优质行业龙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