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隽:沉浸式艺术催生看展经济

苏娟 收藏投资导刊

  2021年6月,《梵高未曾见过——艺术互动式裸眼VR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 以数字之态呈现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 7月以来,《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遇见敦煌——敦煌光影艺术展》等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也陆续在京举办,颇受关注。如今,这种应用数字技术的沉浸式艺术展已经在全球越来越普遍。艺术欣赏的新场景,为消费者营造了新的艺术体验,艺术展览的盈利模式也由寻求赞助转变为门票收入,催生出看展经济。

  数字技术,是多种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VR/ AR、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集称。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化生活,已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文化产业领域,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项目,成为一二级市场关注的热点。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

  《收藏投资导刊》:您如何看待文化新消费和文化产品供给的创新?

  黄隽: 文化消费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内容。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从供给的角度来说,文化产业一是以文化为核心的创作和制造活动,例如新闻、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传播渠道、娱乐休闲等方面, 二是为了生产文化产品所进行的辅助类生产活动,包括中介、装备的生产和制造、消费渠道的生产等。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人心,文化消费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根据每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全国人均文教娱乐名义消费支出一直在增长,但是疫情导致线下消费减少,对这一支出造成明显的影响。 另一方面, 我们看到截止到2020年12月, 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达11.58亿人,全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6.4小时。 消费者的线上时间主要用于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主要有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直播等,相加占比59.1%,平均每天约3.4小时。我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很大一部分都在进行文化娱乐消费,文化消费的地位空前提高,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这个变化也为视频、音乐、文学、游戏的内容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收藏投资导刊》:如何理解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艺术的促进作用?

  黄隽: 人类历史上的四次工业革命均在推动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后来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电力技术革命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世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是这次广泛、深度应用的数字化技术。

  经济学传统主流观点认为文化艺术行业是低效率的服务业,存在着“成本病”。 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较为个性化和人工劳务化,技术含量较低,很难达到批量的标准或者劳动分工这样一种规模经济,无法满足作为产业“批量”“标准化”“劳动分工”等产生规模经济的基本要求。

  数字技术时代给予文化艺术产业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视听技术也使声音、图像能够录制、传输,包括复制,导致了整个影像文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文化具备了这种大量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可持续提供利润的产业发展特点。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我们看到环球影城、迪斯尼、欢乐谷等文娱项目 都是文化与资本结合的产物。与此同时,财富积累使文化娱乐需求大幅提升,客观上也刺激了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艺术的创作越来越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

  《收藏投资导刊》:您认为数字技术对文化艺术产业有哪 些具体影响?

  黄隽: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时代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传统的门店只服务于方圆一两公里的人, 但是互联网能够快速辐射到全球每个角落。一首新歌3 元不贵, 但是通过网络有上千万人购买,网络带来的规模效应明显。互联网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效应, 为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数字技术催生了产业变革。在文物艺术品与现代科技结合方面,当前各类博物馆中应用的VR和AR 技术使传统的艺术馆、博物馆焕发了新的生机, 让艺术感受变得更加立体。线上美术馆、云博物馆、数字艺术品等,数字化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了看展经济出现,也对整个艺术行业带来了诸多思考。 在文学作品方面,当前音频和视频等 数字阅读越来越普及,现代阅读方式的纸质传统媒介发生巨大变革已经成为现实。 在网络视频方面,截至 2020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占比达到网民整体的88.3%,数量庞大。由此可知,数字文化艺术行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有较好的契合度。在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门槛较低,数字技术跨域了文化程度、财富贫贱等门槛,人人都是消费者。 4G、5G时代开启了图像和视频时代,极大地拓展了各类人群参与消 费。互联网时代跨越了教育背景、贫富差距,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欣赏到全世界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你可以通过搜索,在海量的文化艺术品中快速精准地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同时,人人也都是文化艺术行业的供给者。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视频、照片等表达和表现自己,有成千上万的个性化创作,构成了 整个产业非常丰富多样的供给。

  当然,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问题是,人们容易出现网瘾和信息蚕房。很多人都会感觉一天没带手机,工作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对网络世界非常依赖。所谓信息蚕房就是你长期接触一类你所关注的东西,这其实也会禁锢你对这个社会的全面认知。

  《收藏投资导刊》:您如何理解文化艺术的高质量发展?

  黄隽:我理解,中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包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对外影响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形成文化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文化艺术产业需要强调社会效益, 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的双赢。具体来说, 文化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倡导和传播, 又包括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对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文明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文化科技和文化创新代表了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大力支持和鼓 励。中华民族有着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数字技术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地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符合现代人特点、喜闻乐见的现代表达。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平衡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双效能, 带动文化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