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电子外贸企业订单大幅下滑 亟须保持现金流构建护城河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李雯姗

  近日,东莞一家电子厂称,由于海外订单呈断崖式下跌,不得不停工停产5个月。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

  这并非孤例。《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家电子外贸企业后发现,很多企业都遭遇了同样问题,订单大幅下滑、物流成本增加导致外贸企业“压力山大”。

  电子外贸企业如何才能突破重围,更好地活下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外贸企业以前比较省心,人工成本较低,“价格战”时期有优势,不愁订单,因此缺乏转型动力。但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了。

  有芯片有工人没订单

  广东某电子公司是一家以香薰机与雾化器作为主要出口产品的“隐形龙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邓先生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约有90%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受众客户主要是B端为主,还有部分产品直接面对C端客户,是不少知名品牌公司在香薰机与雾化器产品的代加工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可谓经历了各种磨难。2020年,公司产品订单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工人较为短缺;2021年上半年,公司订单还有,工人也有,但却缺少芯片。“这导致公司整体成本增加约5%,这对电子制造业来说非常高了。”邓先生表示,“目前公司的情况是有芯片、有工人,运输情况也较为良好,但订单却大幅下滑了。”

  邓先生认为,无论是哪个阶段都有难处。目前订单下滑明显,预计会持续2年或3年,必须做好应对措施。公司预计今年营收会有一定下降。产品毛利率正常情况下约为20%多,现在只能保持15%左右。

  实际上,订单减少、毛利率下降已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经营的产品不具备较高的护城河,替代性比较高,电子外贸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在经济下行情况必然会下降。这类企业最好对经营品类有所拓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教授、院长助理柳建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保持现金流加速转型

  面对目前订单大幅下滑的困境,邓先生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现金流,在经济周期下行时尽可能有质量地活下去。有订单就要接,哪怕毛利率只有几个点,也照接不误。

  在邓先生看来,还要尽量减少没必要的固定支出,在降低成本上多做文章,特别是大规模削弱广告宣传投入,在人力成本上也要尽可能地精简。

  柳建华也认为,电子外贸企业应该多持现金,尤其是供应链受疫情或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的企业。

  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这是外贸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过去,不少外贸企业凭借价格战形成一定优势,接国外订单接到手软,日子过得很滋润。但现在环境变了,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越南等地转移,导致电子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多地散发的疫情加剧了企业经营的严峻形势,电子外贸企业已到了亟须改变的时候。

  赖阳对记者表示,我国外贸出口制造企业需要转型,打价格战的方式目前作用已不大。部分企业开始为产品增加文创理念,获取品牌溢价,这种溢价可以形成反哺,支撑企业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在产品生产环节开源节流,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在不同阶段催生不同的新品需求,把握更好的商机。”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相关负责人张德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邓先生对此也很认同。他认为,外贸企业并不是一味地做减法,在需要的领域也会做加法。比如,在自动化与信息化上的投入就要做加法。有利于降本增效的,一定要敢于投入,这是一种长期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在经济周期上行时更好地把握弯道超车机会的有力保障,所以并不会一味地收缩,而是更好地做到相机决策。

  供应链仍面临物流成本压力

  不仅仅是订单减少,随着全面复工复产的推进,外贸企业所面对的其他问题也愈发突出。

  6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下滑,企业经营效益承压。

  近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对外贸企业的调研也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因素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与头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海运、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价格和获取劣势突出,订单减少、利润缩水更为严重,资金链压力也进一步凸显。

  除了订单下降外,上述停工停产的东莞电子厂还提到成品货物不能及时出货造成成本积压、物料断断续续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等问题。

  广州一家主要出口电子元器件的外贸企业也面临类似问题。公司负责人孙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产品出口俄罗斯较多,但现在的物流成本不仅比去年高了十倍,而且速度很慢。

  北京福盛德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冯默涵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全球进入去库存的情况下,电子行业需要密切关注库存风险。疫情期间,供应链风险加剧了库存波动,接下来,供应链和库存风险都是电子行业需要应对的。

  面对上述问题,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近期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广东、江苏等多地也陆续出台更为具体的措施,加速解决企业关键零部件供应不畅等难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