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双循环”下的住宿业呈现六大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12月18日下午,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在21世纪住宿业高峰论坛(2020)上表示,疫情造成国内游客成了国内旅游市场绝对主体,明年大概率依旧会保持这一格局。因此,住宿业供给下一阶段要注意依托国内大循环,瞄准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抓住疫情所创造的特殊时间窗口,用高质量产品赢取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既要以需求牵引供给,也要以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同时关切若干重点消费群体和重点投资区域。

  杨宏浩认为,在“双循环”格局下住宿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包括本土品牌崛起、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市场集中度提高、数字化进程加快、向生活性服务业延伸和推动住宿创新实验室经济等。杨宏浩还表示,要推动更多的酒店集团上市以推进住宿业的高质量发展。

  过去这一年,因为疫情,住宿业客群发生了巨变。以北京为例子,此前每年境外客群占比呈季节性的波动,高的时候入境游客占比18%左右,低的时候也有10%,但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国内游客人数维持在99%以上,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全国情况更是如此,比例只会更高。

  “明年大概率仍会维持这一格局。”杨宏浩指出,新冠疫情导致市场变化,从而引致一系列连锁变化。首先是旅行方式发生重构,消费偏好自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需求变化倒逼住宿业的供给侧改革。城市周边游的兴起,要求提供更多度假、健康疗养、亲子家庭等主题酒店。以前入境客人占比较高的国际品牌酒店,迅速作出调整,迎合国内客人需求。

  “一个重要变化是产业格局重塑。”杨宏浩指出,国际的酒店集团与本土的酒店集团之间的力量在慢慢发生变化。《Hotels》2019年底的排名,我国有3家酒店集团规模进入前十,13家进入前五十。不过,酒店集团的品牌价值只有2家进入前50,且排位在25名之外,“我们酒店规模上去了,但质量上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杨宏浩认为刚好新冠疫情给了一个机会,几年内本土酒店品牌慢慢会逐渐崛起。国有与民营的融合更多,现在很多民营酒店在寻找一些“靠山”。

  住宿业产业格局的变化,使住宿业发展趋势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更加清晰。除了本土品牌的崛起加快、国际品牌会加速本土化这两点外,杨宏浩提示,行业集中度会慢慢提升,因为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新项目业主在经济低迷期不敢冒险,选择强势的品牌对业绩有保证。二是经营不善的单体酒店开始加入品牌。三是部分酒店在托管或加盟到期后选择更强势的品牌。四是有实力的酒店集团这个时候开始进行收购、并购。五是因为境外疫情,国际酒店集团在国内反倒加大了布局的力度。

  而且,住宿业数字化进程会提速,这也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里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要求相一致。目前很多酒店集团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市场的需求也使更多新技术在住宿场景里涌现,如生物识别技术用于刷脸入住等。

  杨宏浩还指出,住宿业未来还将向生活性服务业延伸。目前在酒店空间内,住宿、美食、商务、会展、艺术展示、教育、健康等多样需求正在重新界定酒店空间价值,住宿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也日趋成熟多样。

  创新正不断涌现,一些大的国际酒店集团已在做各自创新实验室,如万豪、四季等。在实验室里,先对新产品进行试验,然后再向全国、全球推广。杨宏浩认为未来我国很多酒店集团也会建自己的创新实验室,使得决策更加理性、科学。

  杨宏浩提示下一阶段要注意依托国内大循环,瞄准国内国际双循环。受疫情影响的这两年,国内市场是基点,应抓住时间窗口趁机让国内消费者体验产品,了解品牌,增加黏性,“将来(出境)市场一旦放开,若现在没有抓住机会,将来就更难了。”杨宏浩提示住宿业应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学习,通过供给侧创新来不断创造新的需求。

  “要发挥资本市场价值,提升住宿业资产证券化水平”。杨宏浩还特别指出,美国的酒店和住宿集团上市公司市值目前大概1900亿美元,我国酒店集团市值加起来不到它的1/5,差距很大,“我们要鼓励更多的酒店集团通过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包括不断推进酒店REITs落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