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车位上云”盘活老旧小区沉睡资源

周琳 赵逸赫经济参考网

  打开公众号链接的“智慧停车”小程序,来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附近办事的李先生,根据提示将车停进辽源东路路侧停车位。

  就在停车结束后,街道城运中心的大屏幕上,车位信息就同步进行了更新。

  发现“真需求”,瞄准“小切口”,创造“大应用”……在上海,当跨层级实现数据共享,加持基层治理者扎实的数据“摸底”,老旧小区也可以实现“智慧转身”,一个个社区治理最小单元的“数字化”,正在让这座特大城市运行得更顺畅、更精准、更安全、更有序。

  车位有了共享“数据库”

  看似简单的停车行为,背后却是一整套的“社区大脑”在起作用。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在控江路街道,辖区内25个小区、13个场库、8条路侧、3个园区的停车数据接入,使小区资源对社会开放,社会资源让更多居民共享,并形成良性循环。

  有小区居民表示,打开“智慧停车”小程序,马上就能知道小区里面有没有车位。如果小区里车位已满,还可以跟着导航到周边空闲的路边停车区或商业停车场停车。小程序里,车主也可以点击搜索栏,自行输入目的地,相隔距离、剩余车位数、收费标准等信息一目了然。

  居民告别“抢位大战”,背后是社区数字化设备与管理模式的“升级”。来到控江路街道城运中心,中央大屏上正实时更新着各类数据,包括车位占有率、分时段车位使用情况等。

  8月26日上午10时36分,记者在屏幕上看到,辖区可调用的7809个车位中,停放了6407辆车。

  据悉,从去年开始,街道通过布设一批微卡口传感器、监控探头等硬件设备,畅通了小区、公共停车场、道路公共停车位的数据传输渠道,探索形成了以小区临停为主,以路侧、场库、园区停车为辅的“双向停车”管理模式。

  跨层级解决“大问题”

  城市治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症结”所在。

  “作为城市治理神经元部署最早的试点街道之一,我们从一开始的技术性探索,到如今面向高频急难场景的针对性部署,其间经历了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优化,比如最早的烟感设备,逐渐让位于更能够聚焦居民获得感和体验度的其他场景应用。”控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祁克萍说,如今对老旧小区的数字化升级,街道的抓手是三个关键词:大应用、小切口、真需求。

  祁克萍告诉了记者两个数据:2.15平方公里有10.2万人,相当于每平方公里5万人,其中四成为老人;60个住宅小区,六成为老旧小区。

  高密度的居住人口、有限的空间资源,令停车问题成为居民生活中的切实难题。

  管用才是硬道理。想通了“为群众办实事”的逻辑,找到实在的“真需求”,技术反而成为了最简单的事情。看起来最终显示出的每个数据,背后都蕴含着大量人的工作。

  场库、交通的停车数据并不掌握在街道层级,怎么办?好在上海的“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系统已经设计了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协调的机制。街道将数据需求提交给了大数据中心,区级建交委向市级城运、交通等部门申请,很快拿到了停车数据。

  物业守着自己的“小金库”,不愿意上交小区停车数据,怎么办?好在通过数年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联盟”的建设,已经对物业进行了优胜劣汰,社区居委和物业、业委会共同携手,一点点走访小区,拿到真实数据,再通过技术不断进行校准。

  通过发现真需求,数字化转型为社区百姓解决了大量“急难愁盼”。“我们主要聚焦老百姓高度关注的停车难、跨门营业等城市管理难点、堵点。”上海市杨浦区区长薛侃说,争取用更多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特色项目、品牌项目,让城区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

  最小治理单元“智慧转身”

  改变还在一点一滴的发生,“跨级携手”“人机协同”在社区治理中成为了常态。

  通过大数据分析,市级交通部门主动跨前,在沧州路180弄的小区外,开拓了8个全新的潮汐车位,供晚间和节假日停车使用。安装好地磁后,车位是否空着的信息,也能实时传输给后台。

  基层社区治理者真正从数据下放、共享、赋能中尝到了甜头。根据控江路街道的计划,希望到今年底实现98%的数据覆盖率,将更多的小区纳入进来。

  “像我们这样的老旧小区也能走出一条数字化的新路子来,它的借鉴和复制意义会比较大。”祁克萍说。

  据介绍,“一网统管”城运系统,是由上海首创并推广至全国的城市运行管理品牌。

  从社区治理最小单元入手,从老百姓感知度最强的小事入手,在城市这样开放而复杂的巨系统里,社区治理者不断构筑国际数字之都的大底座,为这座超大城市的安全有序护航。

  目前,上海“一网统管”已经接入50多个部门的198个系统、1000多个应用,“简单地说,就是希望在最低的层级,最早的时间,以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取得最佳的综合效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城运中心主任徐惠丽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