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流动性隐忧掣肘A股 券商:资金面无虞 结构牛可期

胡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隔夜欧美股市重挫之后,1月28日A股未能走出独立行情,三大股指低开低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跌逾3%。近期高歌猛进的港股同样受挫,恒生指数跌幅超过2.5%。

  券商机构表示,市场回调与各方对流动性出现拐点的担忧不无关系,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利率飙升。就后市而言,预计流动性收紧的空间有限,A股依然处于结构牛市之中,建议投资者将投资周期拉长,等待盈利预期进一步抬升后的介入机会。
  龙头股大幅回调
  截至1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险守3500点,报3505.18点,跌幅1.91%;深证成指报14913.21点,跌幅3.25%。两市全天成交额回落至不足9200亿元。
  从板块表现来看,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除公用事业指数微涨0.07%外,其余板块全线下跌。其中,电气设备、电子板块跌幅均超过4%,有色金属、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化工等板块单日跌幅超过3%。
  多只龙头股深度回调。新能源明星宁德时代下跌5.28%,报369.90元,总市值回落至8617亿元;本周以来宁德时代股价累计下跌9.34%,总市值蒸发近900亿元。号称“油茅”的金龙鱼股价重挫8.74%,收报119.40元。“安防茅”海康威视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收盘下跌7.43%,报63.95元。
  从市场整体情况看,沪深两市28日有1042只个股上涨,下跌个股多达2956只。北向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净流出,28日净流出64.05亿元,创出2021年以来单日净流出规模新高。本周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规模已超过92亿元。
  近期表现强势的港股市场也迎来深度回调。28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下跌2.55%,报28550.77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2.72%,报11334.03点;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下跌2.97%,报3920.30点。
  资金面紧张并非常态
  昨日A股市场的全线回调与其说受到了海外市场大跌的影响,不如说是各方出于对市场未来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忧虑。
  1月2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500亿元。1月27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回笼1000亿元。算上此前两个交易日数据,本周以来净回笼逾5500亿元,与上周净投放近6000亿元形成鲜明反差。
  国盛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业伟表示,流动性冲击更可能是阶段性的,预计未来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面紧张并非常态。回顾央行1月以来的操作,总体上体现了维持流动性“不缺不溢”的态度。虽然短端利率有所回升,但预计不会是常态,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必要性和空间有限。
  短期来看,杨业伟认为,未来几天将有较大规模的逆回购到期,预计央行会加大资金投放规模来平抑资金波动。而且考虑到春节前的资金缺口依然存在,央行可能在近期采取CRA、TLF等措施来释放临时流动性,或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投放。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海外股市大跌是28日A股回调的诱因,而对于流动性的担忧、春节前获利了结的意愿也是市场波动加大的原因,缴税季、信贷高峰、春节等季节性影响叠加,本周以来资金市场始终偏紧。短期A股行情或将有所反复,但整体市场行情尚未结束。
  招商证券认为,预计今年流动性边际收紧的确定性比较高,因为经济将延续强劲回升,货币政策须考虑逆周期调控。近期需要注意的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标的,二是如果市场因为流动性紧缩导致持续调整,基金产品净值的回落可能引发部分基民赎回,进而引发股价下跌、产品赎回的循环。
  拉长周期等待介入机会
  对投资者而言,龙头股回调是否还会持续?后市又应该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
  山西证券策略分析师麻文宇指出,目前A股依然处于结构性牛市,将经常出现快速调整的情形,建议投资者不宜恐慌,可将投资周期拉长,等待盈利预期进一步抬升后的介入机会。在配置方面,光伏板块依旧是中长期主线和短期热点板块,建议继续关注新能源板块龙头标的。另外,拥有长期逻辑的科技、医药题材中期或有超额收益,投资者可持有其中优质标的,静待盈利预期上升后的新一轮投资机会。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当前处于年报披露期,题材股、高位股风险较大。同时从估值上看,抱团板块并不便宜,需要后期业绩兑现消化高估值。临近春节假期,提现需求增加,建议短期对于涨幅较大板块予以回避,关注业绩良好、前期涨幅较小的板块。
  华安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郑小霞表示,短期波动或继续加剧,但市场本轮行情仍可期待,货币政策不具备显著收紧的条件。复苏主线和高景气板块仍有机会,建议可关注三条主线:一是高景气周期的上游大宗商品和中游制造板块,如有色、化工、机械等;二是高景气度延续、业绩改善的成长科技板块,如军工、电气设备等;三是业绩增速改善,并具备持仓底和估值底优势的金融板块。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