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券商加入减持保险股“朋友圈” 二季度对?新华保险持股量猛降七成

证券日报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举减持保险股,引发市场关注。但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对保险股的减持力度更大。8月10日,《证券日报》记者对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后发现,券商(含券商集合理财在内)在二季度大举减持保险股。其中,对新华保险的持股量环比猛降71%,对中国太保持股量环比大降64%,对中国平安的持股量环比降37%。

  在险企及券商看来,业绩增速低迷是机构大举减持保险股的主因。在保费端,今年上半年,全国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速仅为0.4%,全国财产险保费同比下滑2.9%;在投资端,长端利率震荡下行,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大,也打压了保险股走势。
  
  6月份人身险保费同比降44%
  
  保费增速是资本市场观察保险业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以来,保费增速持续萎靡不振,让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速仅为0.4%。若从最近的单月数据来看,保费增速更是惨不忍睹。6月份人身险保费合计1640亿元,同比下滑44%,环比增速下降28个百分点。一直以来,人身险占保险业保费收入比重约八成,人身险保费保持较低增速,大幅拉低了保险业整体保费增速。
  
  从最新披露的诸多细分指标来看,目前人身险增速仍未有触底反弹迹象。人身险主要险种中,6月份寿险保费收入为82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8.4%;健康险保费收入为573亿元,同比下滑22.1%;意外险保费收入为56亿元,同比下滑12.5%。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表示,疫情在拖累保险业保费增速的同时,也让一些行业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在当下,保险公司要加速转型,重塑产品、运营、业务模式,还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要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从长远视角来看,保险业增长前景并不悲观,但短期内确实遇到了困难。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人身险公司年初“开门红”叠加新旧重疾险切换带来保费迅速增长,但后续支撑力不足,需求提前释放导致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令保费增速承压。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增加,叠加劳动力结构变化,致使新单销售低迷。
  
  财险方面,车险综改对保费的压力持续。今年上半年,财险保费为6029亿元,同比下滑2.9%。其中,6月份保费为1125亿元,同比下滑5.8%,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的9.8%下降15.6百分点。从最受关注的车险来看,6月份车险保费为604亿元,同比下滑13.2%,占财产险保费的53.7%,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4.6百分点。
  
  “伴随2013年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财险保费增速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逐渐回落,除2017年曾达到两位数外,其余4年都是一位数增长。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车险综改的影响,财险保费增速下落到最低谷的2.4%。2021年上半年,大小保险公司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在8月8日撰文指出。
  
  车险保费下滑的同时,非车险细分险种增速也不均衡。今年6月份,家财险和保证险分别同比下降53.9%和18.6%,企财险同比增长4.9%,工程险同比增长5.5%,责任险同比增长11.6%。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险保费增速缓慢,不仅仅受到车险综改的影响,也受到宏观经济方面的影响。施辉认为,“财险市场已转入存量博弈和高质量转型时代,没风的时代已不能靠风飞上天,必须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动力飞起来。”
  
  五大险企市值缩水超万亿元
  
  今年以来,受保险业基本面低迷的拖累,保险股的股价与市值同步下滑。截至8月10日收盘,五大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A股股价年内已分别下跌34.7%、23.5%、24.7%、20.3%、27.4%;与2020年12月31日的总市值相比,已分别缩水5713亿元、2722亿元、1032亿元、641亿元、540亿元,合计缩水10648亿元。
  
  随着保险股股价持续下探,一些券商机构开始“唱多”保险股。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市场对保险股过于悲观,对估值惩罚过重。鉴于保险行业估值过低,看好该板块的配置机会。尽管新单销售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销售增速转正只是时间问题。
  
  国信证券研报也认为,从储蓄角度分析,寿险就是“大部分的固收资产+少部分的股权资产”。受益于充裕的流动性,股市表现较好,权益投资品种吸引了非常多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储蓄寿险的销售。但从大趋势来看,经济转型离不开长期资金的集中管理,居民对养老、财务管理和医疗的需求也离不开寿险和健康险行业。因此,看好寿险及健康险行业的长期成长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