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发证券:北交所设立中长期有利于提升成长股风险偏好

胡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胡雨)广发证券日前发布研报指出,北交所的成立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沪深北三个市场共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北交所具有一系列配套机制创新优势,目前的框架也均为未来的制度和市场扩容预留了空间。中长期看,北交所提升资本市场中小市值、新兴产业结构占比,有利于提升成长股风险偏好;对券商格局而言,北交所设立将提供差异化竞争契机。

广发证券认为,围绕北交所基本设计框架,可以衍生出背后三重战略意义:一是直融宽信用再拓宽,助力中小企业“共同富裕”;二是培育“专精特新”,匹配地方产业规划与资本布局;三是承上启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就北交所市场特征而言,广发证券认为主要体现于制度和代表性企业的差异化属性。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制度最大的差异性体现在采用公司制(沪深交易所为会员制),与国际接轨,参考国际经验,北交所实行公司制将具有以下两点优势:一是公司制交易所具备上市融资功能,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上市;二是公司制交易所符合全球交易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北交所逐步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此外,北交所具有财务指标要求更低、上市审核时间短、交易制度更为宽松、拥有转板机制、投资者门槛放低与科创板齐平、多元化定向发行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机制创新优势。

代表性企业方面,广发证券认为,总体而言北交所“后备军”及精选层企业估值水平较低但整体规模和盈利能力相对有限,有必要精选个股;就“专精特新”企业而言,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整体相对业绩呈优,近两年“专精特新”企业在净利润和营收增速指标比较中均占据优势,体现一定相对高成长属性。

广发证券还认为,北交所市场未来或朝五大方向演绎:一是企业数量增加,单体融资额快速增长;二是原创新层、基础层摘牌率明显降低,并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三是二级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四是行业结构优化,新兴产业权重提升;五是更多机构资金(公募基金主力)入场配置。

就北交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而言,广发证券认为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是对A股的影响。首先,北交所对A股“虹吸效应”预计整体影响可忽略不计,新三板交易活跃度相对较低,交易规模远低于A股整体,即便考虑投资者门槛降低、活跃度升级,存量影响微乎其微;其次,从中长期看,北交所提升资本市场中小市值、新兴产业结构占比,有利于提升成长股风险偏好;最后,2021年初至今重新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原新三板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6家和46家,占新股上市比例很高(分别为28%和31%),北交所设立未来将承接这部分“生源”,目前也已经有部分新三板企业撤销摘牌申请。

二是对券商格局的影响。沪深两市股权业务长期被头部券商占据,但新三板情况有所不同,整体上中小券商业务量相对占优,北交所设立将提供差异化竞争契机。

三是在新三板转板北交所的预期收益率方面,北交所设立之前,转板上市是新三板企业的重要去向,因此转板北交所预期收益可从以往经验中寻找规律。之前大多数新三板企业主要选择转板创业板和科创板,总体上转板收益率分布在0-5倍和大于10倍的区间概率最高,且一个月后整体转板收益率明显提升。剔除首日转板收益率前十后,整体上市企业转板收益能超过5倍,上市后一个月转板收益率可达6-7倍之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