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领益智造2021年实现营收303.84亿元 拟回购3亿至6亿元股份

王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4月7日晚,领益智造(002600.SZ)发布了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84亿元,同比增长7.97%;实现净利润11.80亿元。同日,公司推出股票回购计划,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总额不超过6亿元且不低于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8元/股;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对自身业务发展前景的信心。

2021年,在行业存在波动的大背景下,领益智造各产品板块总体仍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其中,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实现营收221.68亿元,同比增长1.87%;充电器及精品组装实现营收56.05亿元,同比增长48.60%;汽车产品实现营收4.44亿元,同比增长141.54%;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2.54亿元,同比增长33.48%。

持续重视科研创新 打造技术先发优势

内生方面,2021年,领益智造坚持以研发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领益智造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为19.37亿元,同比增长6.46%,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38%,重点布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产品。 

在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下,公司2021年新增授权专利697项,同比增长49.40%。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2108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日本实用新型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935项、外观设计专利48项;此外还拥有软件著作权329项。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超薄不锈钢均热板,具有耐腐蚀性强、力学性能优异、成本更低的特性,已于2021年取得客户订单并实现自动化量产。在硬件资源方面,领益智造已初步建立热管理模组研发中心、机械工程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电磁研发中心、建模仿真中心等研发实验室。未来,公司将持续重点强化在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清洁能源、医疗器械、通讯设备及物联网设备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夯实公司未来核心竞争力。

成品业务表现亮眼 垂直整合成效显现

纵向方面,公司凭借早期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制造领域积累的研发、生产能力和管理经验垂直整合上下游优秀标的,创造产业链协同效应。往上游,公司在材料业务领域不断探索,创造性地改良材料性能并将上游产品完美适配到中下游产品;往下游,公司在模组等业务上推陈出新,超出预期地满足终端客户的多种需求。同时,公司有选择地将业务拓展到强创新、快增长、深协同、高利润的精品组装业务,构筑了“材料-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模组-棈品组装”的整合竞争优势。

该项优势进一步奠定公司在全产业链的领先地位,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在成品业务上表现亮眼,年内充电器及精品组装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8.60%至56.05亿元,占总营收的18.45%,垂直整合战略顺利推进且成效显现。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产业空间不断拓展

2021年,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沉淀的研发、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不断扩展产业边界,在新能源汽车、AR/VR、清洁能源等新兴赛道战略布局,积极开拓新客户和产品线,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2021年6月,公司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同年7月发布公告拟在湖北荆门投资建设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精密结构件领先技术和国际市场资源的整合。未来几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将继续催生对精密结构件以及散热领域零组件等产品更大的市场需求,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在AR/VR领域,2021年8月,领益智造旗下苏州领镒精密开业,以制造高端的精密注塑类结构件为主,旨在为国际大客户提供AR/VR业务方向的全方位服务。目前,公司已与AR/VR领域头部客户展开合作,该业务已步入新成长期。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预测,2022年AR/VR头戴设备出货量到2026年将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届时VR/AR头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5.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凭借在模切、冲压、CNC、注塑、软包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以及自身技术开发、智能制造、资源协同等优势,领益智造在未来几年的增长动能充足,AR/VR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此外,领益智造旗下子公司赛尔康海外工厂正在涉足清洁能源领域。据悉,太阳能因其成本较低及使用限制较少而被广泛视为最具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重要的组件之一为太阳能逆变器,其核心组件由多种磁性材料制成。公司表示,赛尔康海外工厂目前已具有光伏逆变器组装量产业务。同时,公司生产的磁材亦能应用到新能源领域,有望通过对磁材产品线的进一步搭建开拓更多新业务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