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信披违规“强监管”态势持续 交易所前5个月采取监管措施逾200条

证券日报

  主持人陈炜:让上市公司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当前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加强信息披露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针对上市公司信披合规问题,沪深交易所已采取监管措施242条。最严券业研报规范发布已满一年,分析师执业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一家科创板公司因疑似调研纪要流出,且内容涉及公司未来业绩、产能建设、与特定客户开展合作等核心信息,遭到上交所问询。

  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强监管”态势不变。《证券日报》记者据沪深交易所网站梳理发现,今年前5个月,交易所采取的监管措施中,涉及信披违规的有242条,占比超过五成。

  市场人士认为,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合规信息披露是监管工作核心之一。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沪深交易所

  信披违规处罚占比超五成

  《证券日报》记者据沪深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沪深交易所合计采取监管措施432条,针对信披违规的有242条,占比56%。具体来看,针对信披违规行为,深交所采取监管措施127条;上交所采取监管措施115条。以上交所采取的115条监管措施来看,包括书面警示60条,同比增加33.33%;通报批评39条,同比增加8.33%;公开谴责16条,同比增加14.29%。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或重大事项虚假披露、利用违规信息披露进行题材炒作、业绩承诺不兑现等问题。”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雳表示,一线监管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处罚,是为了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披露不完全、披露虚假信息都将导致不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环境。因此,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必须要严格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繁荣稳定。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证券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加大信披监管力度,大背景是“零容忍”态势下的从严监管趋势,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

  上市公司信披质量

  关系到资本运作审核

  在实践中,对于信披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监管层采用分类监管,其再融资申请等适用“绿色通道”审核。

  2020年9月份,证监会表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实施分类审核。在审核主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时,对新受理的最近连续两个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期评价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予以快速审核。

  据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在最新一期考评周期中(上交所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深交所为2019年),合计有712家公司被评为A(优秀)类。

  另外,监管层持续完善上市公司信披制度。3月19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完善信息披露基本要求,新增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原则,完善公平披露制度,细化自愿披露的规范要求等;同时完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增加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要求,新增上市公司应当制定董监高对外发布信息的行为规范要求。5月7日,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就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信披规则进行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

  陈雳表示,诚信是上市公司的立足之本,上市公司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向市场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而信披评级则是评判企业诚信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信披评级较高的企业将更加得到投资者信赖,更有利于后续融资。上市公司董监高要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廉洁履职,不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违规披露、损害投资者利益。

  陈波表示,信披评级是对上市公司过往信息披露工作质量的评价,在分类监管的背景下,也是影响未来监管层对公司监管态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信披评级高的公司,在再融资、并购等方面,将享受到相对快速审核的监管待遇。上市公司董监高认真履行信披有关职责,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评级的主要途径。

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声明:凡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赞同其观点,中国证券报金牛投资者教育基地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