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家公募双创50ETF发售首日获大卖

华夏双创募资超上限 比例配售成亮点

王 宁证券日报

  6月21日,首批9只中证科创创业50ETF(以下简称“双创50ETF”)集中开售后,便获得了市场高度青睐。截至发稿,《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在首批开售的9只产品中,多只产品大卖,其中华夏中证科创创业50ETF(简称“华夏双创50ETF”)募集资金超过了上限,并确定采取比例配售方式。

  多位公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批9只双创50ETF整体募资情况良好,预计会有产品超出募集上限,这反映了市场对于该产品的高度认可,一方面在于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看好,另一方面也与强大的基金经理阵容有关。

  3只产品开售仅限一天

  6月21日,首批9只双创50ETF正式开启认购,其中,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和嘉实基金双创50ETF发售仅限一天,而易方达、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华宝基金等6家双创50ETF将发售三天。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这首批9只双创50ETF中,华夏双创50ETF在开售首日便实现超额募集。

  “公司的双创50ETF在开售第一天便募集了50多亿元,远远超过了之前设定的35亿元上限标准,将采取比例配售方式。”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创50ETF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度青睐,与该产品所选的投资标的存在极大关系。

  记者根据华夏基金6月22日发布的公告了解到,双创50ETF当日网上现金认购和网下现金认购的有效认购申请,已超过认购募集规模上限30亿元(不含募集期利息),该产品有效现金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给予部分确认,未确认部分的认购款项将在募集期结束后退还给投资者。

  嘉实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双创50ETF指数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相比科创50指数来说,双创50ETF指数优质标的选择范围更广,是在科创板基础上,叠加选取创业板符合科技属性的优质公司,双创50ETF汇集了两市优秀的科技龙头,并均衡布局两市科技行业,从而孕育出更具有配置价值的投资标的。这些都是首批双创50ETF一经发售便获得市场高度认可的主要原因。

  “相比创业50指数,双创50ETF指数大市值成份股占比更高,涵盖高市值、长期业绩支撑更强的企业,双创50ETF指数有望成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长牛投资标的,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嘉实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科技板块短期波动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可能更适合长期持有或者配置较为分散的客户。

  据了解,嘉实基金双创50ETF募集同样获得了投资者青睐,该基金首日募集(单网上)便高达16亿元。此外,华宝基金双创50ETF首日也卖了6亿元左右。

  基金经理阵容强大

  多位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首批双创50ETF还有一个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那便是基金经理强大阵容。以嘉实基金为例,双创50ETF拟任经理为田光远,曾任华创证券资产管理部量化研究员,2017年加入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历任指数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此前曾多次获得“被动投资”奖项。而华夏基金双创50ETF拟任基金经理为徐猛,同时管理着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等多只产品,拥有较为丰富的ETF管理经验。

  华宝基金派出了指数研发投资部总经理胡洁出任双创50ETF基金经理。资料显示,胡洁从2012年10月份即开始管理基金,投资管理经验近9年,是国内管理ETF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

  对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板块未来的机遇,华宝基金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无论是产业界还是资本市场,科创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全面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战略新兴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完美载体。

  嘉实基金认为,最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在向科创板、创业板汇集,有望成为中国版的“FAANG”(美国市场上五大最受欢迎和表现最佳的科技股的首字母缩写),带动指数走向长牛。科创板、创业板涵盖了大量涉及新能源、电子、通讯、生物制药和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成长空间巨大,将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科创创业50指标的在细分产业链中具有稀缺性,国内独角兽和登陆海外市场的中概股有望加速上市回归,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板块的投资价值。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