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李轶:“固收+”重在大类资产配置

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张焕昀)近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助理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兼基金经理李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固收+"策略并不是股票、债券或可转债的简单仓位配比,最核心的是大类资产配置。大类资产配置能决定组合90%以上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需要谨慎衡量资产性价比,并进行动态调整。拟由李轶管理的"固收+"基金——大摩招惠一年持有期混合正在发行。

  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 追求绝对收益

  李轶坦言,追求绝对收益是她多年从事固收投资的核心思路。她一直秉持"在控制风险、流动性管理和追求收益之间,坚持稳健为先、控制风险为重"的投资理念。

  李轶自2012年起即管理"固收+"基金大摩多元收益。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30日,大摩多元收益A自2012年8月28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105.07%,年化收益率为8.63%,远超业绩基准51.53%的同期累计收益率。李轶表示,固定收益投资必须要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流动性保持敏感,构建良好的宏观研究框架。不过,并非仅仅盯着宏观数据一个维度,还需要从多维度出发并对考虑的因素赋予不同权重,把握其中的核心驱动因素以及驱动力量背后的逻辑,找到共振的结果,才能提升决策的可靠性。

  "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资产,我比较看重估值水平的安全边际,更多偏向底线思维,衡量资产的风险收益比。同时,我不会让组合过度暴露在某种风格和行业上,更多是采用相对均衡的组合配置策略,规避系统性风险",李轶进一步说道,而这也印证了她追求绝对收益的核心思路。

  市场调整是风险释放而非风险积累的过程

  2021年来,伴随疫苗逐渐生效,海外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预期开始回升,主要国家货币财政政策的调整和退出逐渐提上日程,市场波动加剧。对此,李轶认为"市场下跌是风险释放的过程,不是市场风险积累的过程。"

  宏观经济方面,李轶分析,今年的大背景是疫情后全球经济的复苏过程。国内经济复苏进程约领先海外三个季度,势头已出现一定的放缓迹象。国内经济基本恢复后,今年基建投资动力并不强,消费复苏仍会持续,制造业盈利明显改善也将提高投资动力。高层"不急转弯"的表态也使得稳定的货币政策具连续性,经济基本面波动或不太显著,与去年存在明显差异。经过2020年的收益率上行调整,目前债券市场已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李轶表示,基于库存周期及盈利回升周期,2021年上半年企业盈利确定性修复,盈利复苏是2021年的投资主线。从行业配置来看,中长期配置依然以消费、科技为主,短中期将兼顾行业轮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过去一年、三年、五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旗下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水平均在可比基金公司中排名前15%。与此同时,面对频发的信用风险事件,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旗下基金保持着至今从未发生信用风险事件的记录。

  作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固收团队掌舵人,在采访中,李轶强调基金经理并非单打独斗,要形成比较好的投研体系、比较好的投研文化,往往与团队和机制的建设密不可分。"团队要有凝聚力,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发挥的积极作用就要得到充分体现,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就要得到充分尊重。" 

  她进一步介绍,公司的投资框架体系中,加入了ESG可持续投资理念。在融合股东方摩根士丹利ESG评分方法和投资实践的基础上,公司固收投研团队结合国内债券市场的情况,将ESG指标纳入了固定收益投资框架。ESG评级体系与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相互结合,为优选投资标的提供了更多的维度。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