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迷你”基金需要保壳吗

李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4月以来,新基金发行遇冷。不仅爆款基金难觅踪迹,首募不足延期甚至宣布发行失败的案例也屡有出现。业界重新将目光投向一个老话题:“迷你”基金数量动辄以千计的当下,拼命发行新基金的意义究竟何在?保壳“迷你”基金,能否成为取代滥发新基的手段?
  其实,这个困惑一直在缠绕着公募基金业。在上百家公募基金公司不遗余力的营销之下,各种类型近万只基金产品如走马灯般从投资者面前掠过,很容易有不知从何下手的无力感。而投资者们追逐知名基金经理的情况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无力感的体现。于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发现,从它们最关心的规模角度,新基金发行的边际效益正在快速递减。
  但与投资中“知易行难”类同,诸多基金公司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又步调一致地认为,新基金发行仍是保规模、增规模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此举背后的逻辑,仍是源于存量博弈的理由:假如A公司减少新基金发行,而B公司大举发行新基金,在渠道利益的推动下,B公司的申购量很有可能就来自于A公司的赎回量。换句话说,即在公募基金行业的规模竞争中,此消彼长是大家咬牙比拼新基金发行的核心理由,尽管不少时候,其实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新基金无序扩张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迷你”基金数量的激增。根据Wind数据,近万只基金产品中,“迷你”基金已经高达约三千余只,而且还在伴随着行业二八分化的加剧而不断攀升。更糟糕的是,这些产品的存在,常常给持有人带来非常差的投资体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公募基金行业积累了大量负面因素。
  有些中小基金公司,已经承受不住“迷你”基金保壳的压力,开始批量清盘旗下的“迷你”基金。但对于仍有余力的基金公司,尤其是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说,依旧不愿意开启清理旗下“迷你”基金的举措,保壳意愿浓烈。正因为如此,公募基金行业的“迷你”基金数量在清盘公告频频出现之后,并没有显著的下降。
  事实上,“迷你”基金数量的庞大,已经成为横亘在公募基金发展瓶颈中的一个大问题。这种无序扩张的持续,只会让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花费的代价越来越大。不少业内人士就曾呼吁,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从投资感受角度,保壳“迷你”基金毫无价值,大中型基金公司应该勇敢破局,让基金数量与行业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