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股聚焦 > 大蓝筹专区 > 中国北车 > 新闻报道 > 高端专访

中国北车崔殿国:中国市场也是世界市场

分享到微信2009-07-14 15:36 | 评论 | 分享到: 作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崔殿国是一个行为果敢不事张扬的人。2000年中国北车组建以后,他担任董事长。在任期内,崔殿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7月3日,在中国北车总部,崔殿国接受了包括CBN在内的各家媒体的采访。
  记者: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加大铁路投资拉动内需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能不能谈一谈,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危机对北车的影响?
  崔殿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客观而且现实的。中央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内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北车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方面,铁路大发展后,特别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客运机车和动车组的需求在增加。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在下滑,铁路的货运需求也随之减少,这是客观的,给我们带来了很现实的冲击。
  今年,我们的货车生产出现了下降,上半年铁道部的货车采购很少,我们下属的几个货车生产企业都受到影响。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应对挑战。上半年,我们的生产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销售收入、利润较去年同期都有增长,但是与之前计划略有下降。随着中央经济刺激计划政策的实施,我们会逐渐好转。
  记者:中国北车此前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有关提供不锈钢双层客车的合同,标志着中国企业第一次叩开发达国家轨道装备市场的大门。基于目前中国北车的制造基础,还有海外生产计划,能不能预期未来海外收入占公司的比重?
  崔殿国:全球市场一直是北车的视野所在。如果跳出北车看,中国市场也是世界市场。我们的观点是,要用全球视野来看待每一个市场。
  在目前全球轨道装备市场上,我们不仅要谋求经济利益,也希望通过向国际市场扩张,来做强自己。
  去年我们的销售收入是368.9亿元,出口11亿美元,比重还不算高。至于未来,我们希望这一比例可以进一步提升,希望能向更有购买能力的国家进军,进入他们的市场。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梦想,我们也在想把产品打到美国去。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要巩固我们的目标市场,包括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市场,同时也要面向新的市场,如北美等。
  记者:全球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如何看待中国北车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关系?
  崔殿国:坦率地讲,我们同国际竞争对手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从国内角度来看,无论是我们,还是竞争对手,都是在为中国工业及铁路的发展作贡献。我们希望能同竞争对手一起,共同占领国际市场,无论是他们打出去了,还是我们打出去了,都是中国的品牌。
  记者:沈阳机车在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转让股权的公告,让市场再一次猜测中国北车上市的可能,你对IPO怎么看?
  崔殿国: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中国北车现金流状况是良好的,我们的资金状况、资产流动状况都是在一个可控的状态下。
  我们希望IPO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希望通过IPO,在管理及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提升;二是希望通过IPO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希望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融资平台以进一步发展。
  记者:公司在制定“三步走”计划的时候,提出到2011年销售收入翻一番,达到700亿元,能不能预估一下目前轨道交通行业的规模?
  崔殿国:北车确立“三步走”战略,是依据现实的订单情况以及对市场的估计。我们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2011年是高速动车组的交付使用阶段,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月产16个标准列的能力。预计到2011年,会达到400亿左右的规模。二是机车订单,也持续到2011年,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第三,虽然货车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波动,但从历史经验看,货车市场是比较平稳的,因为每年会有一定的报废率。所以,预计这部分会比较平稳。第四是城轨市场,我们现在拿到的订单,同这几年将要开标的城市铁路看,将会在2011年迎来城轨列车的交货高峰。最后,对铁路的相关市场以及海外市场,我们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记者:一定程度上讲,在铁路大发展背景下,中国北车是受益企业。有没有考虑过,如果铁路大发展结束以后,北车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崔殿国:首先,我认为铁路建设发展不是短期行为,铁路发展是中长期的,最近两年只能说加快了一点。而且我认为,现在追求环保、节能,铁路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们国家的铁路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也有很大的潜力。中国人口这样庞大,小城镇间的铁路发展有很大空间。所以,对这个产业发展非常有信心。
  此外,通过发展铁道交通,我们有很多技术积累。这些技术是可以向其他领域拓展的。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已经走出了这样一条路,我们也会坚持走下去。
  所以,我们既要立足国内,也要面向国际;既要立足铁路,也要跨出铁路。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金融市场
理财导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