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股聚焦 > 大蓝筹专区 > 中国重工 > 资本运作 > 融资/再融资

中国重工“融资造航母”背后:核心资产注入

分享到微信2014-04-16 15:35 | 评论 | 分享到: 作者:来源:欧浦钢网

    制约着国内几大制造业龙头企业资产整合并推向资本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核心军工资产市场化,随着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重工)军工总装业务注入上市公司这一宏大计划的启动而有望迎来根本性转机。
  被形容为“资本市场的重大无先例事项”的漫长停牌期过后,中国重工于9月10日晚间发布复牌公告,宣布将定向增发不超过22.08亿股,共募资84.8亿元,将被注入超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大型登陆舰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的生产设计及总装业务及相关资产。
  虽然中国重工仍然需要等待监管机构和股东批准本次定向增发的相关事宜,但正如一位接近中国重工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表述的,“既然已经将计划拿到台面上来,说明政策层面肯定已经有所准备,但这其中还面临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前景很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核心资产注入
  中国重工此次拟募集的不超过84.8亿元资金中,有32.7亿元是计划用来收购大连船舶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位置 评论 新闻))和武昌船舶(位置 评论 新闻)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船集团)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而目前已经入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其改装工作正是由大船集团牵头,武船集团则亦有参与其中。而这两家企业也是中国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供应商。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相关消息一出,中国重工“融资造航母”的说法便不胫而走,从而引发市场以及舆论对企业的热情追捧。
  从今年上半年业绩看,因为受到经济大势以及航运业持续低迷态势的影响,中国重工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3.95%,净利润则同比大幅度下降43.4%。
  不仅仅是中国重工,中国的造船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面临着相当大的困境,不少中小型企业转型或倒闭,一些大型的企业也在困境中挣扎并寻求出路,比如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在今年上半年便净亏12.63亿元,陷入破产传言之中。
  而中国重工尽管手握海军装备升级换代需求的大好机遇,但此前一直受限于军工资产在上市融资方面存在诸多政策壁垒,因而导致核心资产难以注入到上市公司,因而无法实现企业资产的整合及优化。
  因此军品业务在中国重工的总体业务比重中始终难以提升份额。根据HwabaoSecurities披露的相关信息显示,军品业务目前占中国重工总体业务比重仅仅为8.3%。
  民用业务的比重偏大,受行业周期影响从而对集团总体收入造成了更进一步的影响,从而间接对军品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滞。
  “未来民船业务的占比会逐年下降,军工军贸业务、海洋经济业务、能源经济等业务的占比将稳定在80%以上,”中国重工副总兼董事会秘书郭同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
  “军转民是趋势,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投入来发展军工,效率不高且不够灵活,资本以及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国际关系研究机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特别是中国在经过长期的蛰伏之后,不管是国际角色还是国力都已经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就要求各方面实力适应这种变化,这其中军事实力的跃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国务院7月底印发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便明确提出要“完善船舶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正因为领海争端长期存在并愈演愈烈,中国海军在军事准备上的升级换代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加速之势。
  28家科研院所后备
  “这中间还是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在政策上有所松动就觉得这个事情很快就可以做好,很顺利就可以推进。”前述接近中国重工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资产注入之后,旗下资产结构的梳理也已经在计划之内。根据中国重工方面透露,控股股东旗下的28家科研院所正是中国重工后续将要注入的主要资产。
  “科研院所完成改制后将分期分批注入中国重工,”前述人士透露,“但这一步需要多久还不好预计。”
  在军工企业改制方面需求同样迫切的还有国内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其也是国内军工改制方面入手较早的企业,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政策上的诸多限制。
  “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进展并不顺畅,”中航工业董事长孟祥凯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孟祥凯表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2010年联合发布了‘国发37号文’,其中明确提出三到五年基本完成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半,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中航工业此前提出2009年到2011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子公司80%的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基本实现子公司整体上市,2009到2014年用5年时间实现集团公司80%以上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实现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
  然而,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中航工业资产证券化率只达到55%,而且不是最核心的资产。
  这也不难理解此次中国重工的资产注入计划甫一出台,便在资本市场引发极大的震荡,并引发国内外经济与国际战略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甚至被誉为“标志性事件”。
  然而,需要强大资金作为后盾的国内军工企业目前在资本运作上的能力以及政策支持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足。
  “比如说要求军工企业上市公司国有控股比例不得低于50%,这对于上市公司持续筹融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完全可以通过相应制度强化国有资本话语权而将更多资产比例投向市场。”一位供职于某国有军工企业研究机构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同样,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尽管已经提出多年,但始终没有太大进展,也是军工企业改制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阻碍。
  “劳动关系归置、事业经费存续等问题都是难点,会触及到相当一部分现实利益,因此存在大的阻滞并不奇怪,这就要看国家推动这一进程的力度有多大了。”前述人士表示。
  按照中国重工的计划,郭同军透露,旗下28家科研院所将在今年底完成分类,并上报相关方案,在得到国务院批复后,将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转制转企,转企后会成熟一批注入一批。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金融市场
理财导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