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报道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 行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从全国两会看绿色金融亮丽画卷
乘产业发展之东风,绿色金融振翅高飞。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已走在世界前列,绿色信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首位,书写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取得了瞩目成果。
共谱区域“协奏曲” | 长三角:用创新“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增量”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长三角已初步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有序交织的发展格局。下一步,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培育更多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新兴产业两会新观察 | 智能“进化”:机器人产业蓄势待发
“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元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研究了二十多年机器人,她对近年来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进展感到兴奋。她说:“相信在政策强力支持下,我国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将飞速发展。再过10—15年,我们很多人都能拥有人形机器人‘助手’。”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 托起幸福“夕阳红”——从全国两会看养老金融新图景
发展养老金融是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我国金融业正奋笔书写提升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幸福感的时代答卷。
共谱区域“协奏曲” | 成渝双城: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万亿元台阶;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联动实施197项改革措施;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丨金融活水激荡科技创新大潮——从全国两会看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圈”
“很多我们过去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变为现实”“科技成果加速从‘书架’向‘货架’转化”“创新阵地上不断冒出‘黑马’,很快就成长为‘主力军’”……在3月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科技创新成为热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政策密集公布。
新兴产业两会新观察丨低空经济“振翅” 万亿级产业起飞
值机、安检、登机……记者近日乘坐一架直升机,从江苏昆山城市航站楼起飞,约25分钟后落地上海浦东星野飞行基地,并通过约25分钟的地面接驳,将江苏昆山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通勤时间由原先的约2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
新兴产业两会新观察 | 新材料:赋能高端制造的“幕后英雄”
近十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显著:从碳纤维到高温超导材料,从钙钛矿到电子皮肤,诸多突破性的发明不仅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升级,而且还助力未来产业走进现实生活。可谓是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的“幕后英雄”。
共谱区域“协奏曲” | 积厚成势 大湾区掀起“人工智能+”浪潮
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建议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赋能制造业底座,创造出更多“出圈破壁”的技术和产品。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 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从全国两会看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提出,下一步,金融机构应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塑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健全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提高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
共谱区域“协奏曲” | 京津冀:“六链五群”绘就产业发展新图谱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再度成为热议焦点。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以“六链五群”为纽带,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让制度创新破冰开路,让创新要素破壁流动,京津冀将以创新协同的澎湃动能,重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产业版图。
“人工智能+”:硬核科技加速走进产业竞技场
从“懂你意思”的智能汽车,到“为你解惑”的DeepSeek,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体感正变得越来越真切。与之同时发生的,是产业端在应用场景驱动下“先用起来”的热烈氛围,和“早应用早受益”的共识。AI技术迭代仿佛掀起飓风,把硬核科技从实验室带向产业的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