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市场人士:未来国外商品走势大概率持续强于国内

期货日报
  去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国内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在近日由大商所与浙商期货联合主办的“衍生工具助力产业发展座谈会——大商所‘企风计划’推介活动”上,业内人士表示,境内企业有必要提升自身对衍生工具的理解应用,以便在此后的生产经营中恰当使用衍生工具。
  据浙商期货首席策略师徐涛介绍,近期影响资产定价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为流动性边际变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和实际情况、上游供给约束以及新冠疫苗接种进度扰动。考虑到前一段时间,市场再通胀逻辑与市场流动性、基本面因素存在较大联系,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的交易也需要重点关注以上两个因素的变化。
  至于经济复苏和疫苗的推广情况,在徐涛看来,两者本身存在一定联系。具体来说,当前美国已有近6000万人接种了疫苗,一旦接种人数达到1.35亿,美国即将逐步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美国经济也将因此再上一个台阶。
  在他看来,未来境内外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通胀交易的是否延续。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已回归新常态,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情况下,考虑到去杠杆背景下M2与社融增速都将会与GDP增速匹配,M2增速见顶意味着国内通胀交易结束,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逐步见顶。
  至于境外市场,徐涛认为,美联储在就业率尚未恢复前大概率维持宽松政策,且美国PMI环比继续上升空间有限,加之美债收益率大概维持在1.8%—2.0%区间。海外补库短周期内有放缓可能,但通胀交易并未结束。
  在海外通胀交易延续而国内通胀交易结束的背景下,他认为,未来国外商品大概率持续强于国内,国内企业利润将因此被持续压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相关企业有必要利用好衍生工具,在提升企业避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与路径。
  以PVC为例,据嘉悦物产集团杭州中菁实业有限公司PVC事业部副总经理叶辰介绍,当前PVC全球供需存在产能“中国周期”下紧平衡及供应端受美国驱动的局势。考虑到今年在国内外进出口阶段性的供需错配的情况下,绝对价格大概率会出现大幅波动,进而会对客户的生产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他认为,相关企业有必要通过衍生工具对自身风险进行合理管理。
  实际上,据国烨跨境电子商务(宁波)有限公司总裁魏振祥介绍,企业不仅需要类似现货交易指数的定价基准以及衍生工具使用方面的具体指导,更需要通过电商、衍生品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其销售渠道与路径。“除了标准品外,现货企业对非标品也有较大的定价和避险需求。不过,当前市场上缺乏契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期货软件。”
  而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期货及其衍生品市场,大商所自2019年就推出了基于场外期权及基差贸易的“企风计划”,通过会议、培训等传统方式,在企业间开展产业服务类创新试点,旨在为实体企业提供实践机会。据大商所产业拓展部专家介绍,“企风计划”平台运行到目前,功能作用发挥良好,吸引了代表性产业企业的积极参与,项目模式多样化,进一步推动了期现结合理念的深入。2021年,大商所将通过取消企业规模限制、简化项目资料和验收流程、提高支撑标准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场内外期权及基差贸易模式在实体企业中的运用及“企风计划”的实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