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良运集团:玉米期权助力风险管理再升级

马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马爽)“自2016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化改革在持续进行中。首先是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被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其次是玉米价格的涨跌逐渐由市场机制来完成。最后深入改革的结果将是玉米市场完全市场化。”良运集团全资子公司——大连良运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运购销”)总经理杨传辉向记者说道。

  据介绍,随着我国玉米市场及相关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玉米价格波动加剧,相关市场主体和涉农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对精细化管理风险的需求日益增多,这迫切需要市场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加灵活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多样化的交易策略。未来玉米期权将推动玉米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

  与期货的“不解之缘”

  据了解,良运购销是一家以粮油贸易、仓库仓储、物流运输和粮油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粮油贸易公司。从中国期货业发展之初,良运购销就和期货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杨传辉介绍,1993年初,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刚开始组建之时,良运集团响应大连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市场组建,并承担了玉米、大米等品种的仓库、质检等一系列工作。由于企业对玉米、大豆等现货市场非常熟悉,加上对当时的交割、仓库以及质检等现货业务也比较了解,所以良运集团在最初参与期货市场时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现实条件。

  2004年9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货的上市为企业重新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契机。由于良运的主营业务以玉米为主,当时的企业负责人在大商所上市玉米期货合约之后,即开始积极布局参与期货市场,并和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等现货市场的交易结合起来,逐步探索企业参与期现货市场的新模式。

  2008年,良运购销开始承担一部分国家粮食储备轮换任务,每年有十几万吨的玉米临储及其它储备轮换业务。这为企业期现结合操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运营条件。良运购销是一家拥有现货、轮换、贸易、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贸易企业。其在东北产区采购新上市玉米的同时,利用交割仓库的优质条件,期货市场实际上成为企业卖出现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场所。

  积极拥抱行业变革

  2015年,国家确定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应对临储制度取消带来的消极影响,玉米临储收购价格被大幅度调低,国内尤其是东北产区玉米开始向市场化定价迈出了第一步。

  “作为产业链中物流中转者,粮油贸易企业的毛利润较低,只有扩大贸易规模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决定了贸易企业对市场价格波动极为关注。”杨传辉表示。贸易属性叠加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逐渐意识到现货流通环节中风险管理的不足。

  据介绍,为了规避现货采购、仓储、流通环节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企业开始尝试期货套保。经过多年的摸滚打爬,企业已经摸索出现货预售+期货买入、现货采购+期货卖出、趋势性套保三大套保模式。从期货市场的交割,到利用期货锁定采购价格和远期成本,企业逐渐将期货融入现货经营计划,统筹全局,实现期现一盘棋。

  2016年,玉米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缺少收购支持的市场来不及调减产量,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玉米价格一路下滑。适逢大商所推广“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良运集团开始关注期权工具。

  2017年良运购销公司与期货公司合作参与了场外期权项目,企业管理者认为,期权对企业做套保的时机和策略把握的能力要求较低,只需要企业进行价格趋势的研判,从而为自己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价格风险买入保险。风险不发生,只损失保险费用,风险发生则可以获得预期的补偿,是值得推广和参与的。从服务“三农”的角度来看,玉米期权上市之后,可以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新思路。通过农产品期权试点,以权利金、类似保险费的方式补贴农民,既不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又能减轻财政补贴负担,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国内玉米市场化程度提高后价格机制正在形成,玉米产业政策调整仍在继续,临储玉米去库存等重大市场影响因素仍然存在。玉米产业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较大,需要市场提供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与平台。

  2019年场内玉米期权上市,同年大商所推广“企风计划”场内期权风险管理项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市场波动,场内期权活跃度大幅提升,借助大商所“企风计划”,良运集团开始尝试利用场内期权进行风险管理。

  初探场内期权交易

  2020年6月,临储拍卖开始后的成交溢价远超市场预期,且逐周快速提高,拍卖价格带动现货价格再次上涨。东北港口价格从2010元/吨涨到2150元/吨,涨幅近7%,同时北港库存开始持续下降。整个6月,良运的玉米销售量大增,订单中大量的远期销售合同以“一口价”的形式锁定了9月的销售价格。尽管签订的远期销售价格高于当时现货,但根据良运集团采购计划,未来3个月仍有1万吨左右玉米需要采购。若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企业的销售利润将面临压缩。考虑后期储备拍卖价格的不确定性,良运集团决定利用期权工具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基于当时期权波动率水平以及企业对价格的判断,企业选择卖出虚值一档和二档看跌期权。这样做,可以通过卖出看跌期权获得权利金,来弥补一部分未来采购价格上涨风险;而当价格下跌超过行权价格时,未来采购的现货头寸又和卖出看跌期权头寸形成了对冲,相当于锁定了未来的采购价格。考虑现货风险管理期限为3个月,期间C2009期权合约将在8月初到期,企业选择在C2009和C2101期权合约上分别卖出看跌期权。6月到7月初,伴随玉米价格上涨和现货销售加快,企业陆续建立期权头寸,最终完成卖出1000手C2009-P-2080、卖出700手C2101-P-2080和卖出750手C2101-P-2100的操作,收取权利金130万元,保证金资金占用约为300万元,Delta整体为正。

  不断探索成为衍生品专家

  杨传辉表示,不论是多年来期货应用的驾轻就熟,还是近年来期权交易上的成功试水,良运集团都将其看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小目标”。作为国内粮食批发行业的龙头企业,良运集团始终以“创造品质生活”为使命,与时俱进,深耕产业,期望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携手并进,可持续发展,为全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谈及项目感想时,杨传辉认为,我国玉米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玉米种植者、贸易商、下游饲料养殖以及深加工企业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玉米期权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的策略及灵活的套保方式,有效满足相关主体的套保需求。对于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经验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型饲料、玉米淀粉与酒精深加工和贸易企业来说,通过买入玉米期权等操作可以达到稳健经营的目标。

  虽然当前在玉米现货贸易中依然主要采用“一口价”的传统模式,“基差点价”模式应用还不够广泛,但玉米期权上市后很可能改变整个产业的定价模式与定价体系,会进一步促进基差贸易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大型贸易企业,利用玉米期权可以精细化企业风险管理方案,开发出量身定制的风险管理产品,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产业客户特别是下游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玉米产业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