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洪磊:多措并举提升期货行业综合能力

马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洪磊9月1日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表示,多措并举提升期货行业综合能力,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洪磊称,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期货市场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期货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规则体系、基础设施等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单一,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多元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还有待提高。三是行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业态还没有形成,还存在许多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洪磊表示,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期货行业的自律组织,将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自律、规范、服务发展的功能定位,持续增强期货经营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首先,发挥自律管理的优势,引导机构规范展业。他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行业自律管理作为一种行业自我约束,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背景下,只要是法无禁止、会员让渡权利便皆可为之。相比行政管理具有成本更低、执行更灵活,尤其是在规则制定的方面更具有前瞻性特点,它更有利于激发市场和机构创新的发展活力。

    下一步,协会将积极发展自律管理的优势,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一是增强自律规则制度的供给,让行业发展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我们将推动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尽快出台,规范居间人管理,补齐行业短板。推动投资咨询办法修订,优化业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场外业务分级管理制度,引导行业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二是提升规则的透明度,让行业有预期。我们将强化协会官网的使用功能,打造一站式网上协会,增强备案信息、业务规则、行业数据披露的全面性、及时性。加大对自律规则的事宜解读。三是严格自律管理,提升行业自律标准,进一步规范检查、调查、调解、处罚等工作标准,推动形成公司自治、行业自律的良性格局。

    其次,完善自律服务内容,提升行业定价能力。洪磊表示,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提升期货市场定价质量,形成真实反映供求的价格体系,是优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路径。期货经营机构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服务者,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影响投资者的交易决策,进而影响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

    下一步,协会将把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提升行业定价影响力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一是支持鼓励期货公司建立有效定价模型,完善定价分析框架,明确价格影响因素,提升定价分析质量。二是培养定价交易人才。完善考试培训制度,从理论方法到具体实践提供全方位的课程服务,全面提升行业人才专业水平。三是加强科技应用。将卫星遥感、农业系统监控监测等新技术数据引入定价分析,丰富定价模型,提升定价效率。四是增加数据供给。将通过协会网站设立数据披露庄区,及时充分地披露市场、行业、品种等多维度数据,提供更多的交易参考。

    最后,优化会员管理机制,促进行业多元发展。洪磊表示,从境外成熟市场看,市场业态越丰富,市场主体越多元,越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支撑。以美国市场为例,期货经营机构主要包括,期货经纪商、互换交易商、介绍经济商、商品交易顾问、商品基金经理,多元的期货生态,大量的期货经营机构,让美国期货行业形成了分工细化、专业性强的期货业生态链。与之相比,我国期货行业主要指包括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许多类似商品交易顾问、商品基金经理、互换交易商等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现货企业和贸易企业等并未纳入经营机构的范畴。

    下一步,协会将优化会员管理机制,培育行业生态。一是推动期货经营机构主体多元化,让更多从事期货衍生品经营,特别是有现货背景的机构成为协会的会员。二是大力发展交易商群体。针对交易商群体,探索建立好人举手制度。也就是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交易商培育路径。协会将逐步吸收有自营商背景的机构成为协会的观察会员。当这些机构具备成熟的交易策略、良好的信用记录,并且有相关的交易数据为支撑证明后,鼓励他们主动向协会申请成为普通会员。这样,他们就可以为他人提供小额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按照重要性的原则和外部性的原则,当这些会员的业务规模超过一定规模,或者业务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应当向监管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成为服务大众的交易服务商。同时,这些机构也应当要接受更加严格的净资本管理、风险敞口约束和信息报送的要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