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工银安盛资管吴茜:权益类资产占比松绑正面影响A股市场

证券时报

  我国金融加速开放和险资投资新政频出背景下,外资保险资管机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前景并展开布局?

  工银安盛资管总经理吴茜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机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工银安盛资管成立于2019年5月,是我国加快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以来获批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

  外资机构参与前景广阔

  吴茜表示,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影响力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对国际机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机构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多元,境内外机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提升,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同时,中国财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世界各国的财富规模中仅次于美国,预计未来增速依然稳健。中国的高净值客户数量与可投资资产规模也快速增长,高净值客户对专业化财富管理的需求增加,也给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带来机遇。

  第三方业务是差异化抓手

  大资管和资管大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保险资管的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吴茜表示,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体系在完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融入大资管竞合格局日益紧迫,行业市场化转型在提速。

  在吴茜看来,相较其他资管业态,保险资管主要有三点优势:第一,保险资管从长期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了系统的投资体系和方法论,在大类资产配置、组合投资和另类投资方面具备绝对优势。第二,保险资管对负债约束下的保险资金投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积累了较为丰富和成熟的大体量长期资金管理能力,这在保险资管竞争年金、养老资金业务时体现出明显优势。第三,保险资管具备独特的长期资产创设能力,可以通过发行债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归集长期核心资产,这在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2020年全球资产管理机构500强榜单中,前50强中有10家资产管理机构是保险集团的子公司,保险资金背景的资管机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资管市场排头兵。”吴茜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以及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来自保险及业外的庞大资金将成为保险资管行业管理规模再上台阶的源源活水。”

  “管理第三方资金,特别是以发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形式管理资金会带来单位规模收入的明显改善,第三方业务已是行业增强收入来源、公司进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吴茜说。

  在保险资管行业35家保险资管机构中,已有30家机构承接第三方保险资金,27家机构承接银行资金,行业管理第三方资金规模占比已达26%,连续两年上升。管理资金规模占比增长的同时,行业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她表示,作为2019年新成立的保险资管公司,工银安盛资管在立足本源做好母公司工银安盛人寿委托资金管理的同时,也在跟随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市场化转型,逐步拓宽包括其他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养老金在内的第三方资金来源,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行和专户委托管理业务。

  权益类收益优势加强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监管亦基于保险公司规模、运营能力、风险状况等因素差异化放宽险资权益投资比例限制。

  吴茜表示,基于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A股市场汇聚了中国最优质的一批领导企业及创新企业,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步入新时代,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强化,创新将逐步成为增长的主动力。因此上市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相比其他投资资产的优势将会逐步加强。

  她认为,权益类资产占比的松绑,长期来看会带来更多的市场增量资金,尽管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对整体A股市场的正向作用是系统性的和全面性的。尤其对于优质龙头企业及创新企业来讲,所获得的融资等支持将进一步助力公司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谈及明年投资布局策略,吴茜表示,面对后疫情下的市场不确定性,资管公司将持续探索市场大类资产变化逻辑,挖掘市场配置机会。一是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持续跟踪利率走势把握预配置机会,积极关注超长利率品种的配置价值,同时提防融资环境边际收紧带来的信用事件冲击及利差走阔风险。二是在权益投资方面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投资标的,把握风格轮动机会,优化调整持仓结构,增强核心持仓抵御波动的承受力。三是在另类投资方面重点关注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创新品种,包括债转股和基础设施REITs等,发挥中长期资金的优势,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四是在股权投资方面,将重点关注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新经济领域,持续丰富优质项目储备并推动落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