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多措并举建立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

张军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张军)“预期‘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消费、原材料市场需求仍将维持高位,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对原材料将提出更高要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11月7日举办的“2020(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表示。
  李新创建议,从完善价格机制和原料金融体系、增加替代资源多元化供应、考虑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等方面出发,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
  全年粗钢产量或突破10亿吨
  “今年4月以来,受需求端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钢铁生产经营整体保持较高位水平运行态势。1月-9月,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65亿吨、7.82亿吨、9.64亿吨,分别同比增长3.8%、4.5%、5.6%。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突破10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约60%。”李新创介绍。
  李新创表示,中国钢铁工业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为主,钢材净出口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低水平。1月-9月,我国出口钢材4039万吨,同比下降19.6%;进口钢材1507万吨,同比增长72.2%。进口钢坯和钢锭1421.75 万吨,同比增长906.5 %;进口铁矿石8.68亿吨,同比增长10.8%。
  1月-9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4%;利润总额1375亿元,同比下降9.46%;平均销售利润率4.05%,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低于去年同期。”
  原料供应问题重新凸显
  李新创称,受疫情等因素,我国钢铁生产原料供应链脆弱、供应渠道不稳定等问题重新凸显。
  “我国铁矿、锰矿资源禀赋‘贫、杂、细’,利用难度、环境扰动、安全生产压力大;铬矿、镍矿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生产成本不具比较优势,产能及产量有限,难以有效保障原料需求。”李新创表示。
  因此,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且主要依赖进口。我国铁矿、锰矿、镍矿对外依存度均超80%,铬矿几乎全依赖进口。铁矿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进口占比超80%。锰矿从南非和澳大利亚两国进口量占比超55%,且有进一步升高趋势。铬矿从南非进口比例从2011年的49.5%提高到目前的80%,集中度越来越高。镍矿90%以上的进口来自印尼和菲律宾。“优质、低成本矿产资源境外生产基地建设进展缓慢,铁矿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同时,原料定价机制重塑没有实质进展,原料价格波动明显。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攀升,9月中旬达到128.9美元/吨(62%品位),创6年新高,这对钢铁行业安全、平稳运行构成制约。”在李新创看来,钢铁行业还面临再生钢铁原料资源保障能力无法发挥、原料贸易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建立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
  “我国钢铁行业资源保障体系严重缺乏顶层战略规划,体系不完善弊病再次显现。但需要指出的是,预期‘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消费、原材料市场需求仍将维持高位,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对原材料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李新创称。
  在他看来,首先是要坚持充分高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国内方面,要提升国内矿山竞争力,增加国内矿产品原料供应量。国外方面,进一步发展矿产品进口贸易,实现进口来源、方式、品种和渠道多元化;加快放开优质再生钢铁料进口,缓解国内保障不足局面;积极参与全球矿业开发与治理,建立境外资源保障基地。
  “完善价格机制和原材料金融体系,降低钢铁工业成本波动影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铁矿石、炼焦煤等原料定价机制,加强交易平台建设,构建铁矿石等原料金融战略体系,强化与国际主要贸易商的国际贸易对话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此同时,“加快钢铁工业流程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低碳冶金,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进程,加速提高废钢循环利用效率,减少传统原料需求。
  在李新创看来,还可以适度建立锰、铬、镍矿及炼焦煤等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制定不同的储备规模和方案;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进矿山高水平健康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