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去年12月业务量维持高增长 快递业价格拉锯战将延续

吴科任 实习记者 金一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快递行业头部公司日前相继公布2020年12月经营数据。12月,业务量方面,顺丰控股、圆通速递同比增速均在45%以上,居于行业前列。单票收入方面,顺丰控股同比下降12%,环比有所回升;圆通速递同比下降18.94%;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同比降幅均超过25%。

  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快递行业仍将面临高强度的市场份额竞争,行业盈利拐点短期较难出现,但行业格局将加速清晰。

  单票收入持续下降

  快递业近年来高速增长。国家邮政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业务收入累计达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

  2020年12月,各家快递公司业务量和营业收入均有增长。顺丰控股公告显示,2020年12月,在速运物流业务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8亿元,同比增长30.77%;业务量完成8.7亿票,同比增长48.97%;在供应链业务方面,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50.69%。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申通快递2020年12月完成业务量14.90亿票、15.41亿票、9.64亿票,同比增长45.68%、36.98%、25.86%;快递产品收入分别为32.96亿元、34.6亿元、22.48亿元。其中,圆通速递、韵达股份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9%、1.29%,而申通快递同比下降9.47%。

  中信证券表示,顺丰加盟高性价比产品丰网已于2020年9月在部分地区起网,目前日均件量或已突破百万件,继续进攻通达系快递腹地。通达系快递存量市场份额整合继续,玩家分化趋势或在今年加速。

  尽管各家快递公司业务量和营收方面实现了持续增长,但在单票收入方面持续下降。公告显示,2020年12月,顺丰控股单票收入为16.94元,同比下降12.23%,较11月的16.16元,环比有所增长。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单票收入分别为2.21元、2.25元、2.33元,同比下降18.94%、25.99%、28.09%。

  中信证券认为,2020年12月,顺丰特惠件业务量环比季节性回落导致件量增速同比放缓,但特惠件占比下降推高了公司单价水平。圆通当月件量增速环比和同比均明显提速,或是去年低基数以及公司去年以来信息化管控推高服务提升进而带来较多客户订单。2021年,通达系快递公司仍将进行高强度的份额竞争,行业盈利拐点短期较难出现,但格局将加速清晰。

  强化基础运力

  除了价格战抢占市场外,强化核心运力建设、优化管理运营体系、充分联动企业资源成为快递行业2021年的发展重点。

  航空运力是顺丰控股与圆通速递的重要发力点。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顺丰控股获悉,1月18日,第63架全货机正式加入顺丰航空机队。据悉,新运力计划投入区域枢纽航线,将助力保障即将到来的快递物流“春运”高峰,距离1月2日第62架全货机投产使用,仅相距半月时间。此外,1月17日,民航局批复,将顺丰控股参与共建的鄂州机场正式命名为“鄂州花湖机场”。据悉,鄂州花湖机场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正在推进中,预计将于2021年底或2022年初投入试运营。

  业内人士表示,鄂州花湖机场定位为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未来将与北上广深等综合性枢纽机场共同组成航空货运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机场的启用将助力顺丰在航空货运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加深。

  1月16日,圆通速递总裁潘水苗在2021年工作部署会议上表示,2021年,国内方面,要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全网一体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和降本增效,同时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产品拓展市场,通过精细管理持续降本。国际方面,继续拓展市场,深耕跨境电商平台,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同时打造自有国际航线。航空方面,要通过货机引进与航线开辟,全面覆盖亚洲航空市场,协同国内、国际业务拓展。

  强化与电商之间的合作,是韵达股份发展的重点。韵达股份董事长聂腾云近期公开表示,2021年将激活韵达生态体系各业务板块全要素协同发展,不断拓展韵达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实现韵达服务全领域覆盖。1月13日,韵达速递与苏宁物流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全国性设施网络平台。拼多多公告显示,韵达股份已与拼多多签订了“春节快递物流特殊保障协议”,确保春节期间用户体验。

  申通快递表示,将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推动公司降本增效与服务提升。同时,在电商件领域公司加强与广大电商平台的合作,积极拓展自身时效件和仓储业务等新板块,推动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不断增长。据了解,申通快递目前已与菜鸟网络在裹裹业务、仓配业务、C2M等多个业务领域展开合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