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全面小康插上腾飞翅膀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潘宇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到了新阶段,将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强大动力。这意味着,在推进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时,农业发展将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小康社会下的农业科技蓝图正在谱写新篇。

  “农业硅谷”初具雏形

  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道路上,我国正在加快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其中,“农业硅谷”初具规模以支撑农业科技实力的增长。

  农业农村部披露,我国正在持续建设50个主要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形成80多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5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这是我国“农业硅谷”建设的雏形。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这样定位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要把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各类资源要素集聚的“农业硅谷”,围绕主导产业,吸引高水平科研团队、高科技龙头企业、高质量投资基金入驻,努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顽疾,为现代农业发展真正注入科技创新的“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已经攻克了小麦赤霉病防控、牛奶品质与质量安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率先在国际上揭示了植物免疫、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等机制,N7N9禽流感疫苗、国内首个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研发成功并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农业数字技术革命正在到来。智慧农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农业4.0的核心内容。

  种业“芯片”不断创新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到71%,这几个指标都反映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耀眼成绩。我国现代种业“芯片”正在实现不断创新突破。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品种保护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畜种主要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自主培育的京红、京粉系列蛋鸡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生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要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种质资源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

  同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我国长期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达到51万份,国家级家畜基因库收集保存国内外各类畜禽遗传材料90万份。正在建设的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能力将达150万份,居世界第一。建成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培育52个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基地,保证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需求,畜禽保种场、核心育种场能够满足全国四分之三的畜禽养殖用种需求。

  此外,以隆平高科、中化集团为代表的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家级“种业航母”初具规模。在抢占世界种业制高点上,我国还将在打造世界级种业“航母”和国内种业区域龙头企业的方向继续努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