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逾16亿元大单资金涌入稀土永磁板块抢筹 16只概念股涨停!有机构称2021年稀土价格有望开启长牛

张颖 任世碧证券日报网

  原标题:逾16亿元大单资金涌入稀土永磁板块抢筹,16只概念股涨停!有机构称2021年稀土价格有望开启长牛

摘要

【逾16亿元大单资金涌入稀土永磁板块抢筹 16只概念股涨停!有机构称2021年稀土价格有望开启长牛】1月21日,在A股市场震荡攀升中,稀土永磁板块表现亮眼,涨幅达4.66%,位居板块指数涨幅榜前列,创出2018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板块内有53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近九成。其中,包括中铝国际、北方稀土、广晟有色、五矿稀土等在内的16只概念股批量涨停。

  1月21日,在A股市场震荡攀升中,稀土永磁板块表现亮眼,涨幅达4.66%,位居板块指数涨幅榜前列,创出2018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板块内有53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近九成。其中,包括中铝国际、北方稀土、广晟有色、五矿稀土等在内的16只概念股批量涨停。

  出色的表现无疑受到资金的追捧。《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周四,稀土永磁板块整体大单资金净流入达16.49亿元。其中,有30只概念股大单资金净流入超过千万元,包括北方稀土、包钢股份、京运通等在内的10只概念股当日均受到1亿元以上大单资金抢筹,这10只概念股合计吸金17.98亿元。

  对于今日稀土永磁板块的强势表现,分析人士指出,2020年以来稀土价格上涨主要受需求端推动,尤其是几大领域需求形成共振:新能源汽车销售、风电装机大增以及新版空调能耗标准实施,拉动钕铁硼需求大幅增长。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稀土永磁板块站上市场风口,业绩优良的龙头股更容易吸引资金的青睐。

  目前,稀土永磁板块相对具备三大优势:

  首先,政策大力支持。1月15日,工信部发布《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共29条,明确稀土管理职责分工,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投资项目核准制度,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管理制度等,并强调加强稀土的全产业链管理,强化监督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条例》的总思路是采取有序发展,减少总产量的方式,这种方式在长期看,可能类似于限产涨价的模式,类似于产油国石油限产。因此,对于资源开采型的稀土企业,这是有利的,由于会关停非法开采,关停小型的采矿,更加有序地推进开采。而对于下游以稀土开发加工为主的企业,则利好不大。”

  其次,需求拉动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稀土价格继续上行,截至1月19日,镨钕氧化物价格升至45.1万元/吨,较之2020年最后一日的40.75万元/吨,再上涨43500元/吨,涨幅达10.67%。

  “稀土产业链下游产值占比最大的需求方向为钕铁硼。随着汽车、风电、节能变频空调等下游需求持续回暖,钕铁硼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从而持续拉动上游原材料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的消费。稀土上游供给严控态势不变,近期产业链补库需求持续,一季度稀土价格有望持续上行。预计2021年全年氧化镨钕高点或突破60万元/吨,氧化铽高点或突破1000万元/吨,2021年稀土价格有望开启长牛,稀土产业链上游龙头公司利润弹性有望充分释放,建议关注稀土板块战略配置价值。”中信证券在最新研报中如此表述。

  第三,年报业绩逐步修复。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6家公司率先披露了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共有13家,占比逾八成。焦作万方、雅化集团、天通股份、厦门钨业等4家公司均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翻番。

  “稀土管理条例的发布,短期来看,使得稀土产能端更加的规范,结合当前稀土下游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有望推动稀土价格的持续上行,从而带动行业盈利改善和景气度提升。”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条例》立足于行业长远发展,凸显了稀土行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集结了行业多年的管理经验,对推动行业进步,保障行业有序发展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未来行业格局势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随着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资源会朝着真正优秀的龙头企业倾斜,因此龙头企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以此来带动行业的进步”。

  “稀土对保障制造业和产业链的安全至关重要,此次行业管理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更凸显了战略地位。本次立法可以理解为稀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在供给端严控之下,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稀土需求的高增,因此我们判断稀土价格上行概率较大,2021年或将成为稀土涨价的元年。从投资角度看,本次颁发的条例更倾向于长效+高压的方式落地,产业格局的变化必将利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稀土上游的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将持续释放,具备战略配置价值。”成恩资本董事长王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