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榜单变化透露哪些信号?

王乔琪上海证券报

  2020中国企业500强昨日发榜,中国石化以2.81万亿元营业收入登顶;国家电网以2.65万亿元营收位列第2;中国石油排名第3,营收为2.62万亿元。另有中国建筑、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5家进入“万亿俱乐部”。

  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17家,这217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9.78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81.12%,占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方面,华为(第11)、苏宁(第18)、阿里(第34)、联想(第50)等跻身前50强。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是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这份新榜单透露出哪些积极信号?

  “千亿俱乐部”加速扩容

  从规模上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6.0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75%;实现净利润38924.14亿元,比上年增加3603.19亿元,增幅为10.2%。入围门槛连续18年提高,2020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已经提升至359.61亿元。

  今年上榜企业中有217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进入“千亿俱乐部”。它们共实现营业收入69.78万亿元,占比为81.12%,较上届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150家,比上年增加13家;民营企业67家,比上年增加10家。

  针对上述成绩,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说,2002年首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时,企业入围门槛年营业收入只有20亿元,营收千亿级的企业只有10家。这组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我国企业和祖国同步、与时代同行的光辉足迹,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企业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的重要支撑、发挥的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分行业来看,上榜企业共涉及75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238家,服务业企业181家,其他行业企业81家。上榜企业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了6家、现代服务业增加了8家,黑色冶金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减少。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表示,榜单中,传统产业入围数量持续减少,黑色冶金企业减少了7家,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入围数量不断增加。48家新进企业中,服务业企业23家,比制造业企业多2家。传统产业正在加快退出,新兴产业正在加速进入,这一退一进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

  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表示,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有238家,占总数的47.6%,这充分体现了制造业大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还需要大企业持续做优做强,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发强度达到历史最高

  在500强企业中,有431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比上年增加了5家。这些企业合计投入研发费用达1075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0.12%;平均研发强度为1.61%,比上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达到历史高位。

  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平均研发费用的行业排名中,通信设备制造业都高居首位。在区域研发强度排名中,广东继续保持领先。

  作为创新发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表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法宝。据介绍,当前,国家电网正聚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全力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榜:

  信息技术、新材料企业占比过半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在“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其入围门槛为168.7亿元;共实现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6.7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5%。

  榜单显示,有13家企业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其中,华为以8588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排名第1名,前5名中还包括三大运营商和苏宁。

  从行业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成为入围100强的主力产业。其中,以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主要战略性新兴业务的企业有28家入围,以新材料产业作为主要战略性新兴业务的企业有23家入围,两者占比超过50%。紧随其后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各有13家企业入围。

  经济学家、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和企业的全球化竞争。“第一,政策红利下,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第二,国际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新技术、新材料方面的竞争,谁能拔得头筹,就能在国际市场分工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