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新冠疫苗研发是持久战

杨洁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正在就新冠疫苗强化、吸入式新冠疫苗进行研发。吸入式新冠疫苗只需使用针剂1/5的剂量,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对于减轻接种工作量,推广疫苗接种具有重大意义。新冠疫苗需要持续研究、持续跟踪,“新冠疫苗的研发是持久战。”

  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接种方案为单针接种。

  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中国证券报:如何认知疫苗的安全性?

  宇学峰:接种疫苗犹豫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存在。很多人希望疫苗百分之百安全。但个人之间免疫体系存在差异,接种疫苗之后也不能说每个人都百分之百安全。但接种疫苗是对公众的保护,全民接种或大多数人接种,疾病的流行才能被控制住。

  对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大家可以放心。在国内大范围接种的情况下,如果有副作用,应该都已经显露出来了。就康希诺生物的新冠疫苗而言,在全球范围接种量已超过百万剂。我们和全球合作伙伴紧密地跟踪接种者,持续观察研究,目前没有发现和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

  一些接种者出现局部疼痛、稍微疲劳、发烧现象,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的疫苗作用机制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重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刺激,形成一些炎性因子会让人感觉到发烧,这是人体正常的抗病毒机制。

  中国证券报:临床数据显示,公司的新冠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对所有症状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5.47%。如何认知疫苗保护效力这个数据?

  宇学峰:首先要澄清预防生病和预防传染是两个概念。可以看到,所有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力数据相对更高。接种我们的疫苗14天后,对重症保护效力在95%以上。这是指病毒在人群中流行至少不会得重症的比例。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不会出现重症,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单针疫苗减轻接种工作量

  中国证券报:康希诺生物研发的单针新冠疫苗有哪些好处?

  宇学峰:一针有效有很大优势,可以极大减少疫苗接种量,医疗人员的负担也轻了。另外,一针起效的时间快。三期4万多人的临床数据显示,14天就会起效果。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时,打一针就管用,对于疫情控制是非常好的手段。

  中国证券报:接种疫苗之后的保护期目前如何?

  宇学峰:关于疫苗的保护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疫苗接种之后,抗体滴度上来后会慢慢降下去,下降的快慢和个体及疫苗的特性都有关。多数疫苗可以强化,强化以后,记忆细胞会长期存在。即使抗体滴度很低,如果T细胞长期存在,一旦碰到外源感染,会很快激活自身的免疫体系产生足够的抗体。对于新冠疫苗的强化,我们正在研究。

  我们的新冠疫苗打一针就能够达到需要的免疫效果。但经过若干月甚至一年以后会是什么状态、是否应该强化,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工作。去年1月、3月,武汉的一批临床一期志愿者,接种疫苗6个月后进行了强化,抗体滴度和细胞免疫强度均提高10倍以上,再衰减周期会更长、保护效果更好。我们仍在持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疫苗研发并不是产品上市后就结束,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持续推进。

  开发吸入式疫苗

  中国证券报:疫苗普及接种需求量很大,康希诺生物的疫苗产能如何?

  宇学峰:我们的产能正在逐渐放量。天津工厂年产能2亿-3亿剂,已经上线投产。我们和上药合作的产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未来两三个月会投产,年产能规模也是2亿-3亿剂。总体看,差不多5亿剂的年产能规模。

  我们正在研发黏膜免疫疫苗,吸入式给药的方式可以节约用量。保守估计,只需针剂20%的用量。如此看来,5亿剂产能换成吸入式疫苗相当于25亿剂的注射用量。

  中国证券报:黏膜免疫有何特点?

  宇学峰: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途径进入人体,吸入式疫苗就是把第一道防线设在感染的起始点位置,保护效果非常好。目前的研究表明,吸入式新冠疫苗只需要使用针剂1/5的剂量,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另外,吸入式疫苗使用更便捷。由于疫苗大规模接种,现在全球注射器供应很紧张。而吸入式疫苗,采用杯子、吸管就可以了。

  中国证券报:公司在新冠疫苗上的研发整体投入情况如何?

  宇学峰:新冠疫苗需要持续研究、持续跟踪,研发投入会持续进行下去。我们在全球5个国家70多个研究中心开展大规模三期临床研究,差不多投入10亿元,加上临床一期二期的几亿元,研发投入已有十几亿元。之后对黏膜免疫、变异跟踪会持续投入,新冠疫苗的研发是持久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