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明阳智能拟投资3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 加大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董添)5月12日晚间,明阳智能公告称,公司拟投资30亿元,年产5GW光伏高效电池和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公司将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和高效光伏技术优势,与风电业务相结合,在光伏行业广阔市场前景下,开拓高效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扩大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符合公司清洁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有利于公司“两个一体化”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进军光伏“万事俱备”

  公告显示,本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分三期投资:第一期投资金额为6亿元,2021年完成一期自建厂房年产1GW光伏高效电池+1GW光伏高效组件产线建设;2022年完成二期在一期基础上扩充至年产2GW光伏高效电池+2GW光伏高效组件产线建设;2025年前完成三期新建年产3GW光伏高效电池+3GW光伏高效组件产线建设。

  明阳智能此次投资的技术方向为异质结电池。公告称,综合考虑异质结电池具备的多项优势,异质结电池已经具备替代PERC电池的实力。预计2025年光伏市场350GW,即使组件价格再降25%,全球市场空间5800亿元,参考PERC成熟之时的市占率超过40%,异质结电池的市场空间在2300亿元以上。 

  而此次大举进军光伏产业,明阳智能也已“万事俱备”。公告称,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引进了专业运营团队及多位在PECVD领域行业专家,在PECVD设备研发、异质结光伏工艺装备开发、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生产线研发设计、异质结电池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等领域拥有相应的技术沉淀。 

  而在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持续关注光伏行业的发展,十来年一直持续相关投资,包括砷化镓,碲化镉薄膜,异质结电池属于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的结合,是公司长期重点关注的方向。 

  在资金方面,公司目前财务状况良好、稳定,自有资金充足,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约为150亿元;而本次投资总额预计不超过30亿元,且分5年逐步投入,第一期投入金额为6亿元,后期按项目进展情况逐步投入。公司自有及自筹资金能够为本次项目开发提供所需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提升公司营运资金规模和持续融资能力,为公司顺利实现战略布局提供了资金支持,加速公司发展。通过此次募资,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抓住清洁能源战略性机遇

  据了解,作为全球化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明阳智能以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与智能微电网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智慧能源数据仓库和大数据计算云平台,致力于能源的绿色、普惠和智慧化,业务涵盖风能、太阳能产业。目前,公司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第40位,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

  而此次大举进军光伏产业,则将是明阳智能努力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性机遇,在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布局上的重要落子。

  公司表示,光伏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和高效光伏技术优势,与风电业务相结合,在光伏行业广阔市场前景下,开拓高效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扩大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符合公司清洁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有利于公司“两个一体化”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眼下,包括风电、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国家全方位推进能源结构性改革和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将持续带动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背景之下,预计2030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有望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将为新能源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新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是关键,而储能成为实现并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强力支撑。鉴于此,明阳智能大力推进“两个一体化”(即“风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创新综合能源智慧化商业模式。

  今年5月6日,明阳智能和宁德时代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储能系统产品及“两个一体化”项目的设计、开发、投运、维护等开展全面合作。2020年11月9日,明阳智能建设的全球首个现代能源“风光火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通辽市开工建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