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元证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46亿元 同比增长36.9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国元证券(00728)8月23日晚间披露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99%;实现扣非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36.77%;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其中,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25491.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96%。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良好,市场环境维持了较高的景气度,公司积极把握政策和市场机遇,聚焦“十四五”规划目标,坚持改革驱动、创新赋能、利润导向,突出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协同,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纪业务方面,上半年,证券市场交投活跃,沪深两市股票、基金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22.24%,证券公司合计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580.40亿元,同比增长10.95%(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坚定向财富管理转型升级,优化产品引入流程,明确代销方向,做大产品销售规模和保有量规模;坚持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以资产配置引擎为核心的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建设;加大投入,不断拓宽线上获客渠道,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持续优化分支机构考核机制,推动分支机构提质增效。

  证券信用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7841.19亿元,同比增长53.33%;全行业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合计2648.63亿元同比下降26.47%(数据来源: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期内,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强化营销引领,重点挖掘机构客户及高净值客户;多渠道扩充融券券源,着力构建多层次券源体系;加大科技金融赋能,优化各项业务流程。股票质押业务强化审贷分离制度,强调过程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持续优化质押存量项目结构,对存续项目实行差异化管理,审慎筛选新增项目,完善贷后跟踪管理机制。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上半年,A股市场市场股权承销规模7874.69亿元,同比增长21.40%;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规模18854.60亿元,同比增长3.85%(数据来源:wind资讯)。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承揽各类投行项目,做到培育储备与申报发行并重,形成良性的项目梯队;债券业务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在巩固安徽市场主力军地位的同时,积极布局浙江、福建、湖南、江苏等地区,业务范围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内,母公司成功完成完成6个IPO、2个再融资,承销资金30.55亿元;完成公司债券11只,企业债券1只,合计承销规模58.46亿元。

  自营投资业务方面,上半年,A股市场总体处于上涨状态,其中,上证指数上涨3.40%,深证成指上涨4.78%,创业板指上涨17.22%;新三板做市指数上涨6.19%;债市整体波动较小,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去年末的3.14%小幅回落至3.08%,期间波动区间在30bp以内。报告期内,母公司股票、债券等证券类投资业务实现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利息收入等)90131.04万元,扣除卖出回购等利息支出及分摊的资金成本36804.07万元后,实现净收入53326.97万元。公司进一步加大自有资金投资力度,固定收益业务构建了以利率债交易以及中间业务为主,信用债、可转债等品种为辅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逐步多元化;权益投资部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坚定持有核心资产,积极布局优质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同时不断完善量化业务模型,努力探索收益互换、雪球、指数增强等非方向性衍生品创新业务模式。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规模持续下滑。截至2021年6月末,证券业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0.45万亿元,同比下降11.67%(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司资管业务继续坚持“向净值化转型、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发展思路,积极落实资管新规要求,加快产品整改进度,不断提升投资与研究水平,加强投研一体化建设,丰富投资产品线,发展ABS项目,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合规风险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截至2021年6月30日,母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451.88亿元,同比下降50.40%;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为77.28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规模299.29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规模75.31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