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顶流”基金经理季报出炉 积极调仓变阵

万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3年基金四季报的披露进入高峰期,目前,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已经发布基金季报。基金经理们大多保持高仓位运作,对持仓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有基金经理甚至进行了大规模的调仓,以捕捉结构性机会。展望后市,多位基金经理看好科技、医药等领域的机会。

  保持较高仓位

  截至1月21日,已经有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睿远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披露了旗下产品的2023年四季报,张坤、傅鹏博、王崇、林英睿、冯明远、丘栋荣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重仓股浮出水面。整体来看,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2023年四季度仍然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易方达基金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都超过了93%。其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易方达蓝筹精选股票仓位从2023年三季度末的94.17%小幅下降至2023年四季度末的93.71%。

  招商基金朱红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股票仓位则从2023年三季度末的89.49%,大幅提升至2023年四季度末的94.48%。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管理的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仓位也超过94%,达到94.39%,该基金在2023年三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为93.64%。

  此外,银华基金李晓星和张萍管理的银华心怡、广发基金林英睿管理的广发睿毅领先、中庚基金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交银施罗德基金王崇管理的交银瑞丰等基金,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股票仓位均超过90%。

  积极调仓换股

  在调仓换股的情况上,基金经理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别,有的按兵不动,有的则积极调整。

  张坤管理的多只基金重仓持股情况相对稳定,以他管理规模最大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该基金在2023年四季度股票仓位基本稳定,调整了消费和医药等行业的配置结构。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香港交易所、招商银行、药明生物、美团-W。与2023年三季度末的持仓相比,前十大重仓股没有变化。

  睿远基金傅鹏博、朱璘共同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在2023年四季度持仓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持宁德时代、广汇能源、东方雨虹,减持中国移动、立讯精密、通威股份、三诺生物、三安光电、万华化学。迈为股份新进入前十大持仓,TCL中环退出前十大持仓。

  王崇管理的交银瑞丰2023年四季度减持了白酒股和港股医药股,减持大分子CDMO医药股以规避业绩和公司治理风险,同时增持了低估值的港股物业和煤炭股。具体到重仓个股,交银瑞丰减持了贵州茅台、迈瑞医疗、山西汾酒、金域医学、药明康德、腾讯控股、宁德时代,同时新进保利物业、兖矿能源为前十大重仓股。

  冯明远管理的多只基金罕见出现了大规模调仓,信澳领先智选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进行了更换,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科森科技、智立方、荣旗科技、德明利、凯格精机、博众精工、科瑞技术、一拖股份、易天股份、奥拓电子。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同样也是大幅调仓,前十大重仓股更换了8只。信澳新能源产业前十大重仓股标的变化不如另外两只基金,只有中光学、金海通、鹏鼎控股新进到前十大重仓股,但冯明远对7只重仓股进行了减持。

  不少行业盈利周期将开始向上

  李晓星和张萍在季报中表示,2024年整体的企业盈利或强于2023年,可能会有不少行业的盈利周期开始向上。将2024年的投资方向聚焦在科技、安全以及内循环三个方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其持续看好并投资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半导体、国防科技等领域。消费投资上,依然看好壁垒高、格局相对稳定的高端白酒、白电,以及食品龙头;其次,农业、出行板块目前性价比也较高。另外,他们对2024年的医药板块继续保持乐观,配置上,会继续以“创新”为主线。

  王崇认为,经过近三年的持续调整,很多优质医疗、消费类股票处于历史估值较低位置,这些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优质医疗和品牌消费品的龙头公司竞争力能够穿越周期持续成长壮大;以中期视角来看,提供稳定收益回报可以期待。

  丘栋荣介绍,他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业务成长属性强且未来空间较大的医药、智能电动车等科技股和互联网股;供给端收缩或呈现刚性,但仍有较高成长性的价值股,主要行业包括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和能源运输公司,大盘价值股中的地产、金融等;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主要行业包括电子、机械、医药制造、电气设备与新能源、农林牧渔等。

  冯明远表示,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进步给行业的跨时代进步带来推动力,相信这会对TMT所有领域带来投资机会,难点是选择出最终的赢家。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在低成本的自动化、人工智能加持下,在汽车、新能源、电子硬件等领域具备挑战老牌欧美企业市场份额的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