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指数基金藏玄机 被动产品不被动

王宇露 张舒琳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市场上各类指数基金令人眼花缭乱,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收益率却差距悬殊。对此,基金人士认为,跟踪技术、增强策略是影响指数基金收益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的基金规模和建仓期也会有一定影响。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要综合考虑指数的投资价值、基金公司运营指数的经验和指数基金的规模,并与个人的投资理念相匹配。

  收益率差距较大

  记者梳理指数基金业绩发现,从单纯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来看,成立时间满一年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从18%-41%不等。除了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基金等其他宽基类指数基金,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率则差距更大。例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不同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从18%到逾70%不等。截至9月30日,富荣沪深300增强A的近一年份额净值增长率达到71.29%,同类的西部利得沪深300指数增强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9.48%,而收益率较低的某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仅为18.11%。

  多因素造成差异

  跟踪同样的指数,收益率差别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其实指数基金也大有门道,从基金名称后缀上就可以看出区别。各类基金叫法不一,代表类型也不一样。常见的指数基金有普通指数型基金、ETF基金、指数联接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等。

  比如上证50普通指数基金,就全部投资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纯复制指数,属于被动型指数基金。而上证50指数增强,则加入了基金经理主动操作,可能增厚收益,也可能拉低收益,基金经理的能力对增强部分的收益影响比较大。

  但同样为纯复制指数的基金,或同样为指数增强基金,头尾收益率差距也不小。对此,一位公募指数基金经理表示,造成指数基金收益率差距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方面,不同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在跟踪的技术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对于指数增强基金来说,不同的增强策略或量化增强模型,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每个模型对于不同行业或不同成分股的配置权重不同,都会形成对指数一定程度的偏离,不同偏离度下基金经理主动操作的空间也不尽相同。

  此外,该基金经理认为,差异大的原因还包括打新方面的因素。他说:“一些指数基金参与打新,今年以来获取的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一般的指数基金,90%以上资产都必须要投资相关标的,剩余不到10%的部分,可以用来叠加打新的操作。对于基金规模稍小一点的指数基金,比如3亿元至5亿元规模的基金,打新中签可以增厚的收益率会更显著。”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表示,即使是完全跟踪一模一样的指数,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其收益率也会不同。首先,建仓方面的差异,由于资本市场波动性很大,不同的建仓期、建仓节奏会产生影响;其次,基金规模不同,导致冲击成本、调整成本上会有显著差异;最后,各只基金增强的策略不同,尤其是在行业和个股上的配置权重不一,对增强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收益率并非越高越好

  对于增强指数基金来说,不同偏离度下基金经理主动操作的空间也不尽相同。而基于主动操作导致的指数基金收益率差距如此之大,是否是一个合理现象?当主动成分过度添加的时候,指数基金还能称之为被动产品吗?

  对此,前述基金经理表示,一般相同类型的纯复制指数基金,正常状况下都不太可能出现这么大的业绩差异。对于指数增强基金来说,对偏离度的控制严格程度不同,增强的效果往往就会有差别。一般指数基金会控制在5%以内,指数增强基金更看重增强收益,因此一般不会做特别严格的限定,只要不超过基金合同规定的偏离范围,就没有问题。

  刘亦千认为,指数基金不能唯收益率论,评价指数基金时,跟踪误差率和信息比率是最有效的指标。首先,看跟踪指数的误差,包括业绩偏差和实际标的偏差。其次,如果是增强指数的话,还要看信息比率,也就是衡量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挑选指数基金呢?刘亦千建议,要综合考虑指数的投资价值、基金公司运营指数的经验以及指数基金的规模。如果是增强型指数基金,还要看增强的策略,有些指数基金使用量化增强方式,有些则是主动增强,投资者可以选择与自己理念匹配的基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