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三季度基民真金白银投向何方 指数基金获净申购超千亿份

张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三季度震荡行情下,不同基民似乎表现出迥然有别的投资态度。整体来看,三季度基金投资者到底是越跌越买,还是转身离场?基民们都将真金白银投向了哪里?

  10月29日,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三季度,公募基金整体呈现小幅净赎回,净赎回份额约63.86亿份,指数基金、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获逆势净申购,其中指数基金获净申购超1800亿份。

  指数基金成“香饽饽”

  三季度,新基金发行遇冷,指数基金成新发市场中的一抹靓影,获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争相布局。从天相投顾数据来看,三季度,指数基金也成为基民投资中的“香饽饽”。

  数据显示,指数基金以净申购1897.71亿份位居各类型基金首位,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宝中证医疗ETF净申购份额居前,分别获净申购376.88亿份、133.95亿份、111.78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更是一举突破千亿元,成为唯一一只千亿元规模的公募股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跑赢主动权益基金或是指数基金受热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4月份AI浪潮掀起之际,多只ETF甚至收益翻倍。截至10月29日,股票型基金业绩前十中,指数基金依然占据多数席位,多只中证动漫游戏指数产品年初至今收益率仍超20%。尽管三季度有所回调,但仍有投资者逆势申购。国泰、华夏旗下中证动漫游戏ETF净申购均超1亿份。

  QDII和商品型基金颇受青睐

  除了指数基金外,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和商品型基金也在三季度呈现出净申购态势,分别获净申购454.27亿份、36.34亿份。在这两类基金的份额变化中,“抄底港股,追涨黄金”的特点颇为显著。

  QDII基金中,主投港股市场的基金获得净申购份额居多,且多聚焦科技和医疗领域,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QDII-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QDII-ETF)、华夏恒生科技(QDII-ETF)等排名靠前的三只产品合计净申购超210亿份,约占QDII总净申购份额的47.9%。而三只基金单位净值三季度均呈下跌态势,基民“越跌越买”迹象突出。

  商品型基金获净申购份额前十的基金中,除了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外,清一色为主投黄金的产品。位居前三的华安黄金易ETF联接C、易方达黄金ETF联接C、博时黄金ETF联接C净申购份额均超5亿份。天天基金网显示,三只基金近期净值曲线呈V字形,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仍超过14%。

  当然,进进出出是公募基金申赎常态。在指数基金、QDII、商品型基金获得基民净申购的同时,主动投资股票型、混合型、货币型、债券型、FOF等其他类型基金则出现净赎回。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三季度,混合型基金遇较大幅度净赎回,净赎回份额超过1500亿份。 

  净赎回较多的混合型基金中,同业存单基金和定开产品身影较为常见。三季度,八成以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遇净赎回,合计净赎回约230.9亿份。招商盛洋3个月定开混合、富国融泰三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发起式、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定开产品净赎回超10亿份。

  对于同业存单基金较多净赎回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同业存单收益率有所下降,甚至未跑过货基,这或许是触发大额赎回的起源。加上同业存单基金费率低,一般是短期资金申购,容易出现短期大量赎回的现象。定开产品的赎回或由投资者对产品申赎灵活性的要求发生变化导致。

  多数绩优基金获净申购

  不过,尽管多种类型的非指数基金在三季度表现为净赎回,但其中仍不乏获净申购的产品。如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型基金就受到较多投资者青睐,泰信添鑫中短债债券、汇添富利率债均在三季度获净申购超70亿份。

  量化交易作为当下一大热门投资方式,也在三季度赢得许多基民的加入。国金量化多策略、国金量化精选、长信量化多策略股票等多只量化基金出现在主动投资股票型基金净申购榜单前列。此外,工银创新动力股票、中欧优势成长混合等主动权益基金亦获净申购超10亿份。 

  多数绩优基金在三季度获得净申购。以截至10月29日的权益冠军基金东方区域发展混合为例,该基金年初至今涨幅超50%,三季度净值保持在较高位置,获净申购1.95亿份。招商优势企业灵活配置混合、金元顺安优质精选灵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年内正收益基金在三季度获净申购。业绩成基民“投票”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此前在基民热捧下涌现的百亿元级别基金,则在三季度集体“瘦身”,出现较普遍的净赎回。基民不再一味追捧大规模基金,2023年二季度末单只基金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几乎都在三季度遇净赎回,合计净赎回超过20亿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