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主编手记:“窖藏股”的浓香

李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遍翻那些十年十倍的牛基,历史的厚重感,往往着落在“窖藏股”身上。

  比如说,老牌金牛基金经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是公募基金行业当之无愧的王牌基金。其“窖藏”的国瓷材料,历时六年陈,综合回报高达7倍有余,可谓浓香扑鼻。又比如,同为金牛基金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窖藏”了晨光文具五年之久,广发稳健增长则“窖藏”了我武生物四年,收益率都超过3倍。

  从表面看,“窖藏”是个很简单的活儿。就好比爱囤茅台的投资者,弄一个地儿,放几箱茅台,然后大门一关,过个几年就算是收藏品了。但那些真正懂酒的人才会知道,若想“窖藏”好酒,地理位置、温度、湿度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技术活儿。如果简单把酒往仓库里一扔,若干年后虽然瓶子还在,里面的酒却可能要大打折扣了。

  同样的道理,也折射在了基金经理的股票投资上。在散户的眼里,基金经理“窖藏”某只个股的过程,颇似那些忘了账户密码却在多年后蓦然发现持股涨了N倍的传闻,只不过是时间的馈赠而已。但在专业人士眼里,基金经理敢于“窖藏”一只个股,前提一定是超乎普通人预期的深度研究,对个股基本面吃透、对行业前景明了,并且日复一日,丝毫不敢松懈的跟踪调研。这其中,倾注的不仅仅是饱含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心血,还有高超的专业研究技巧,缺一不可。

  换句话说,敢于“窖藏”,就是这些牛基的基金经理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两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A股市场的成熟度和有效性正在不断提升,专业投资技巧的胜率也在不断增加。“买股不如买基”风潮日盛的背后,便是投资专业性得到市场认可的体现。愈来愈多的人也逐渐明白,短线搏杀的一时快感,最终可能一地鸡毛,曾经风靡的庄股模式也已走向末路。而基金经理们建立在深度研究、精选个股、长期持有基础之上的专业投资技巧,才是未来A股投资的新方向。

  因为足够了解,所以敢于“窖藏”,这已成为部分基金经理的重要投资方法,也会成为数量日渐庞大的基金经理群体拉大差距的核心因素。有趣的是,市场上一种新的投资技巧因此而诞生,那就是寻找知名基金经理的下一只“窖藏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