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六饮食董事长张安新:启动全产业链品牌焕新之路

何昱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企业成立26周年之际,小六汤包宣布更名为小六饮食,由汤包为核心的餐饮品牌发展成为中央厨房模式的供应链企业。“并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企业内容和结构的变化。”小六饮食董事长张安新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将聚焦百姓餐桌,贯通产业链条,打造本地最全食品供应链品牌。

  打造特色化餐饮品牌

  小六汤包品牌创建于1994年,是成长于西安本地的餐饮品牌。其以“汤包”为核心主打产品,辅以本地特色菜肴,在本地拥有很深的品牌基础。旗下门店均采用直营连锁化管理,在西安、咸阳、宝鸡、兰州共开设60余家直营连锁门店。

  自2012年开始,公司开始发力产业链打造。先是投资5000万元建设现代化的中央生产中心,确保旗下门店供应,2016年,公司加深产业布局,成立了西安乐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布局扩展到净菜、半成品、方便菜肴和粗粮加工业。依托万余亩蔬菜联营基地、四条净菜生产线,公司为西安市餐饮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新鲜、营养净菜。同时,积极挖掘粗粮健康营养市场价值,销售渠道包括餐饮连锁企业、超市、团体膳餐等。

  2017年1月,小六汤包挂牌新三板,成为陕西省第一家民营餐饮新三板企业。目前公司业务涉及餐饮连锁及食品供应链两大业务板块,旗下有“小六汤包”“小六乐鲜”以及“食六客”三大品牌。张安新表示,登陆新三板市场三年来,小六饮食始终规范化运营,朝着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透明、阳光发展,让传统饮食焕发生机,打造特色化餐饮品牌。

  同时,张安新透露出了下一步想法。张安新提到,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和包容。从目前情况看,餐饮行业要让企业活下去,让员工生活得更好,需要积极追求资本和实业的结合。公司对收购、并购保持开放的态度,愿意寻找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可以长远相伴的投资者。阳光的运营模式,为企业下一步深度拥抱资本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力社区新零售业务

  “食六客”已成为小六饮食创新业务的发力点。张安新认为,随着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基于小六餐饮多年培育的供应链优势,公司适时推出了零售品牌“食六客”,通过社区营销,让市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健康营养的美食。

  据了解,“食六客”已在西安高新区和雁塔区开了两家门店。作为小六饮食旗下第二品牌,“食六客”以餐饮半成品零售为主,主打明星产品为每只重量16克的小笼包,这是“食六客”品牌的来源。此外,提供陕西特色食品粉蒸肉、紫阳蒸盆子等半成品。消费者购买后进行简单加工即可食用,店内同时开设了堂食就餐区。

  中国证券报记者前往“食六客”生产基地,观摩工作人员现场如何加工半成品,仅需3分钟左右,即可得到和饭店口味一样的多种菜品,且价格更便宜。比如,一盒鱼香茄子炒肉售价为16元,比一般饭馆的价格便宜近一半。

  张安新认为,随着社区商业多样化发展,社区居民的消费半径逐步缩小,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同时更加看重便捷性。“食六客”就是社区餐饮的具体尝试,这是小六饮食2019年提出的全新概念“社区厨房”的孵化品牌,也是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

  营销模式方面,张安新认为,市场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也在变化,企业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畅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小六汤包在不断尝试创新型营销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联通,通过社群粉丝的周边营销,将线上流量转换到线下,实现流量变现。

  转型多元化供应链企业

  对于公司名称变更的原因,张安新表示,更名不只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企业内容和结构的变化。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为“聚焦百姓餐桌,贯通产业链条”,从战略上打造本地最全食品供应链品牌。

  公司将从源头到终端消费打造全闭环的流程管理。对源头采购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整合资源,做大众化的采购。同时,依托整个仓储管理系统,在原材料统一仓储化管理之后进行集采统配,最大化地满足低库存、高周转的需求。同时,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支撑所有门店每日销售的需求。

  食品供应链方面,小六饮食将中央工厂和物流配送的作用发挥充分,在满足自身门店需求的同时,实现多元化发展。

  目前,小六饮食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全链条承接了西贝、海底捞、徐记海鲜等全国餐饮品牌的本地后端产品供应,并为火炉旁,众家灯火等大型餐饮品牌提供净菜、半成品加工及配送服务。此外,大型便利店品牌711在整个西安市场销售的主要半成品产品,也是由小六的中央工厂承接。

  公司将逐步丰富产品线,中央工厂已把陕西特色的小吃饸饹和蒸碗,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往全国市场。谈及未来发展,张安新表示,小六始终坚持做强主业,围绕餐饮主线索发展。“我就是一卖包子的,卖包子事情已干上了26年,这是我感到很骄傲的一件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