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博液压专注液压动力机械领域

吴勇 杨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威博液压冲刺精选层日前被首轮问询,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先进性、市场竞争力、客户稳定性等方面问题。威博液压主要从事液压动力单元及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仓储物流、高空作业平台及汽车机械等领域。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政策陆续出台,为液压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核心产品竞争力受关注

  在首轮问询中,威博液压的核心部件产品市场竞争力受到重点关注。

  招股书显示,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技术难度较高的核心元件,是动力单元升级换代的重要基础。威博液压的内啮合齿轮泵已完成阶段性研发成果,部分型号于2020年实现小批量销售;外啮合齿轮泵为动力单元配套齿轮泵的转型升级,2021年已获得核心客户浙江鼎力的销售订单。另外,公司还布局了高压柱塞泵相关技术。监管机构要求威博液压披露内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高压柱塞泵等不同类型液压泵的技术含量、功能指标、下游应用领域的比较情况。

  同时,披露公司掌握的各类液压泵核心技术及取得时间,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公司各类液压泵自主生产与外购的占比、外购的原因,报告期内取得的研发成果、衡量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与同行业公司的比较情况、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威博液压财务总监离职同样受到重点关注。招股书显示,2018年7月9日,威博液压董事会收到原财务总监左春艳递交的辞职报告,左春艳因个人原因辞去财务总监职务,此后董事长马金星兼任财务总监。2020年7月17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顾鲜为发行人财务总监。

  对此,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补充披露原财务总监左春艳辞职的具体原因及离职去向,所持公司股份的转让情况,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对任职期间发行人财务规范性是否存在异议,离职对公司生产经营及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

  行业发展景气度高

  威博液压此次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低于975万股,募集资金将用于30万套高端装备智能电液动力系统建设项目、20万套齿轮泵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威博液压介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仓储物流领域技术水平及行业地位领先的液压动力单元产品提供商,主力产品液压动力单元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公司长期服务于国内知名仓储物流设备企业诺力股份、杭叉集团以及高空作业平台龙头企业浙江鼎力等,并已与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逐步建立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公司产品出口印度、土耳其、巴西及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液压动力单元在国际市场逐步积累竞争实力。

  分析人士指出,得益于液压传动技术的良好优势,液压核心元件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各类主机产品和技术装备,如智能仓储、高空作业平台、农业机械、工程建筑机械、机床、医药机械等各类主机,以及航空航天、交通车辆等重大技术装备。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液压件市场规模约779亿元,2016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7.7%,市场规模稳健增长。

  受益行业发展的高景气度,报告期内威博液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1.79亿元、2.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2.77万元、2049.39万元、2654.03万元。

  丰富液压产品类型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际液压市场,几家国际巨头占据领先位置。而国内液压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集中度较低,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国内市场目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液压产品较少,这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行业整合进而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机遇,

  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液压市场规模约为2580亿元,预计将于2025年稳步增长至2904亿元。目前,全球液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份额被博世力士乐、丹弗斯、川崎重工等海外巨头掌握。中国是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液压件市场,但本土企业全球竞争力相对较弱,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

  此次公司拟募投的30万套高端装备智能电液动力系统建设项目,旨在进一步丰富公司液压产品类型和规格型号,提升不同需求端的供给能力,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0万套/年的生产规模,部件可用于仓储物流、高空平台、工程机械等领域。

  威博液压表示,高端液压件作为工业机械驱动的核心,全球拥有千亿元的市场容量,且全球液压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国内市场占比可观。

  “近年来,在国内基建投资拉动渐强、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换代加速的背景下,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我国液压件市场容量不断提高。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国外液压企业受限于价格、供货周期,服务效率等劣势,而我国的液压企业则不断取得产品与技术突破。”公司表示。

  东莞证券指出,目前上游液压行业和轴承行业均由海外跨国企业主导。随着技术发展,国内液压企业有望打破海外企业垄断局面。国内优质的轴承企业暂无法突破跨国企业的垄断格局,但在中低端市场有望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中游工程机械厂商格局稳定,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在全球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技术处于世界级水平,国内相关产品供应商有望受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