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层次资本市场走过全面质效改革元年

马婧妤上海证券报

  2020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优化顶层设计、全面启动质效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年初新三板综合改革渐次实施,到首批新三板精选层企业挂牌,再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转板规则出炉,多层次资本市场补齐短板,通过协同改革,走向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机互联的新格局。

  2020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包容度、覆盖面实现“双扩”,前11个月,沪深两市IPO融资规模超过4200亿元;两市新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和改革后的创业板公司占比超过一半;前三季度,新三板发行融资规模同比上升11.64%。

  2020年,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全面完善,各领域均迎来关键制度创新。资本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以及科技、资本、实体经济枢纽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资本市场建立运行的第30年。在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折射出的,是经济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承担的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融资结构、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职责。

  协同改革

  构建互补互联、错位发展新格局

  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历程,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历程。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此之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已连续7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A股市场正常开市、平稳运行,维护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和顺畅,也为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7月,新三板精选层正式开市,新三板综合改革全面落地,改革成效逐步释放;8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改革以试点注册制为核心,统筹完善了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年中,科创板再融资制度出炉,市场基础制度逐步优化。

  在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看来,一个充满活力和韧性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不同板块改革的协同效应。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一脉相承,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共同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质效。

  如果说过去十余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完成了基础体系的搭建,在2020年,以“提质增效”为指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迎来了涵盖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在内的一系列深入的协同改革。

  这一轮协同改革,迈出了贯通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关键性步伐,也实现了促进市场功能完善、效率提升,推动多层次市场体系向更优质、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变革。通过改革,资本市场各个层次的定位更加明晰,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机互联的格局逐渐形成。

  直接融资包容度、覆盖面“双扩”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各个板块有不同定位、不同分工,各板块改革协同推进,对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2020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包容度、覆盖面实现了“双扩”。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4116家,总市值78.04万亿元。前11个月,两市IPO融资规模超过4200亿元;新上市公司340余家,其中科创板和改革后的创业板公司有近180家。

  科创板与创业板市场改革实施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两个板块上市资源充足,流动性明显超过其他板块。新三板市场综合改革的推进,则进一步扩大了资本市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

  今年前11个月,科创板累计上市127家企业,IPO融资超过2000亿元;截至10月21日,创业板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已有38家,市值合计超过7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板全市场发行融资247.32亿元,同比增长11.64%。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孵化未来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科创板等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向“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理念的回归,实现了资本市场核心功能和实质内涵的回归。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仍需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的包容性。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撰文指出,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

  改革没有完成时。市场人士认为,着眼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畅通直接投融资入口,科学把握各层次资本市场定位,完善差异化的制度安排,畅通转板机制,仍是未来一个时期的政策施力点。

  全面优化基础制度

  资源配置枢纽更加畅通

  2020年是资本市场推进全面深改的第一年。随着注册制改革分步骤在全市场推行,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均迎来关键制度创新,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加强。

  今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资本市场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为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改革,奏响了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融资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也还存在不完善、不平衡、不适应的问题。

  张望军认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创新资本形成、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作用,才能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时值岁尾,“十四五”即将迎来关键的开局之年,可以预期,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有责任、有条件,也有能力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更好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带动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新的动能。

  【短评】

  质量改革、效率改革没有完成时。更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必须坚持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形成适度竞争、互补互联的格局。2020年,正是这场质效改革全面启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年份,必将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