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央行调统司课题组:确保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潜在产出增速大体匹配

彭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3月25日发布《“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的测算研究》的论文。文章表示,正确认识我国潜在产出保持中速增长的特征,保持货币政策合理适度支持。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潜在产出增长的周期性下降,而非短期趋势的影响。通过传统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将实际GDP增速长期维持在潜在产出增速之上是无法实现的,不仅如此,还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和宏观杠杆率的过快上升,进而增加经济系统性风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央行加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流动性支持,应继续优化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保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潜在产出增速大体匹配。

  文章提出,加强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尽可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出路的准确把控。加强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控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引导全要素生产率在相对高水平路径上增长。

  文章表示,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人力资本质量和高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的支持,巩固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石。按照“十四五”《建议》提出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再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立体化、多层面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大力探索支持创新发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金融支持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重点产业中长期融资支持。构建支持绿色发展和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金融机构信贷激励相容约束,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加强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支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