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冲破坚冰春水生 东北国企混改焕发新活力

刘丽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东北振兴还是要靠改革开放。

  六月的东北,清风习习,绿草如茵。在这片广袤而丰饶的黑土地上,一场迈向纵深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的对象是作为东北经济中流砥柱的国企。

  近几年,从混改试点到区域综合改革试点,再到“双百行动”,一系列以混改为标配的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纷纷在东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棋至中局”,作为东北振兴“重头戏”之一的东北地区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深化东北地区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已发布实施,明确提出要向战略投资者释放合适股权比例。此外,资源配置、产业、金融、土地、科技创新等方面更多联动政策也在酝酿中。

  老国企担当改革“代言人”

  乘着政策的东风,东北国企这艘“巨轮”正破浪前行。一汽集团、沈鼓集团、东北制药、中国一重……一批批老国企焕发新活力,就是对改革的最好“代言”。

  三年前,作为沈阳市唯一混改试点企业,东北制药引入民营企业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实行股权结构“真混”、体制机制“真改”。

  东北制药生产运营中心主任王维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混改以来,东北制药全面植入方大集团在市场竞争中淬炼出的符合市场要求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起“前有金山,后有老虎”的激励机制,构建了“创造分享,干到给到”的分配机制。

  混改后,东北制药全面引入方大集团员工福利政策,惠及每个员工及员工家庭。“混改近三年来,东北制药为员工发放红包及各项福利超过3.6亿元。”王维琳说。

  “待遇上去了,工作劲头更足了。”东北制药集团204分厂制药工阎俊对混改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忙”已成了日常工作的“标配”。

  有着灵活体制机制为企业掌舵,东北制药盈利能力快速恢复。东北制药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0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净利润3868万元,同比增长297.26%。

  作为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沈鼓集团混改正在积极推进。“沈鼓集团已完成往复机公司、通风公司、容器公司、石化泵公司四家子公司混改工作。下一步,将全面完成集团层面混改。”沈鼓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沈鼓集团根据各子公司面临的市场特点,由100%控股变为19%参股,民营控股51%,员工参股30%;对有竞争优势但发展动力不足的子公司,由集团100%控股变为45%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参股25%,员工参股30%,并对其董事会给予充分授权。

  中国一重集团则打造了“引战、改制、激活、提效”的混改链条。“目前集团股权多元化,混改企业按户数占比超过62.3%,按资产总额占比超过93.56%。”中国一重改革办公室一级高级经理刘远表示,作为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农机公司成功引进3户外部投资方,引入投资资金4200万元,并成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员工持股金额251万元,初步完成了混资本任务。此外,新能源公司混改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意向投资方签订了增资协议。

  赚得“里子”赢回“面子”

  在东北,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也正奋力推进。

  “搞活体制机制是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持续深化“四能”改革,全集团参加竞聘,高级经理竞争上岗,平均年龄下降3岁,年轻干部占比提升13.3%。2020年9月,对一汽所属单位实施了更加系统化的高级经理新三年任期改革,一周内就完成高级经理匹配,干部平均年龄降低1.4岁,三个月内完成全体干部竞聘上岗,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在一汽集团红旗长青工厂生产车间里,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一辆辆红旗H9、红旗E-HS9等多款现代化车型在智能化生产线上快速组装。

  正如红旗一样,东北地区一批大型国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赚得了“里子”,也赢回了“面子”。

  “中国一重能在短时间发生向好变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解决了大家常年思考研究的位子、票子、面子问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张振戎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紧紧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一“牛鼻子”,全面抓实“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在约束的基础上强化激励,针对顽疾动真格,让所有人被激活,让干部职工被赋能。

  “在集团内部,大家都知道‘两个合同(劳动合同和岗位合同)’退出机制。”中国一重集团人力资源部一位负责人介绍,领导干部完不成指标解除岗位合同,考核不合格的职工,两次岗位不达标,第三次上岗再不合格就要解除劳动合同。大刀阔斧的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指标全面提升,近三年利润年均增长131%。

  在鞍钢集团,“冲指标”成了职工们议论的热词,这源于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

  “鞍钢集团打破了‘高水平大锅饭’,实行‘高目标高激励’,子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差距最高达9倍,同岗位一线员工月度收入差距最高超过5000元。”鞍钢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集团通过解除劳动合同、末位淘汰、内部退养、劳务输出等方式,累计减少在岗职工6.04万人,减幅达36%。同时,实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构建核心骨干与企业利益共同体。

  “新的薪酬分配体系运行后,各厂区愿意去一线岗位的人多了,努力学习技术的人多了,敬业奉献的人多了。”该负责人称,今年1月至4月,鞍钢集团经营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

  久久为功 啃下改革“硬骨头”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引领下,重磅支持政策相继出台,重大改革举措依次落地,经济数据正企稳向好,东北国企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然而,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一系列老问题、新挑战扑面而来。专家认为,制约东北振兴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有待解决,国企改革压力依然繁重,营商环境建设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知本咨询混改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根据全国30多家主要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公布数据,2019年和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国企公开交易挂牌的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项目合计数量分别为135项和256项,占同期全国同口径产权交易挂牌项目的比例分别为4.4%、5.2%。从成交率看,2019年成交78项,成交比例为58%;2020年成交110项,成交比例为43%。

  “东北地区产权交易项目数量增长了近一倍,是比较迅速的,但与全国整体数量相比,东北国企深化混改任务依然繁重。”知本咨询首席国企改革专家刘斌表示,成交率不高说明在混改和股权多元化中,寻找确定合适的投资者在东北三省国企中是难以回避的关键课题。

  他认为,东北地区国企混改要顺利推进,应着力改变人的观念,改善营商微环境,摒弃“等靠要”思想,苦练内功、尊重市场。他建议,通过有针对性地给参与东北国企股权改革的战略投资者或者财务投资者提供更有约束力、优先权、表决权的投资权益保护和优惠政策,激励更多投资者参与到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发展中来,参与到市场化振兴东北进程中来。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世权表示,近年来,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推动改革政策落实、落地、见效时,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面向未来,东北地区国企工作应立足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紧密结合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需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国企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做强做优主业,强化供应链抗风险能力。要将化解国企债务风险作为重中之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