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资委:1-8月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13540.8亿元 同比增长91%

下一步要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刘丽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9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在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主题论坛上表示,今年1-8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25.6%,累计实现净利润13540.8亿元,同比增长91%,较2019年同期增长43.6%。下一步,要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同时,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将节能环保、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清洁生产、绿色服务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切实防范重大风险,突出防范债务、投资、国际化经营、安全环保等风险。

  谭作钧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是时代赋予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新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国有企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推动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他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撑。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类主体扎实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资源共享,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落实好“揭榜挂帅”等制度,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生态。 

  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力。要以产业集成支撑世界一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链价值链上不断向高端迈进,形成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以卓越管理夯实世界一流,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创新发展、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以内涵型发展引领质量效益提升的领军企业。以开放合作锻造世界一流,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有效捕捉海外投资机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引领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提高我国产业链韧性和活力,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领军企业。 

  要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效率。既支持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又鼓励国有资本投资入股民营企业。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功能作用,提升资本配置效率。 

  要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将节能环保、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清洁生产、绿色服务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推进能源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项目投资,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引领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应用,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气侯变化,为重塑全球气侯治理体系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国资委正在制定推进中央企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挥国有经济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努力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要切实防范重大风险,筑牢新发展格局基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企业也将进入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和多发期,各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化解的高招,突出防范债务、投资、国际化经营、安全环保等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建立了央企金融业务监管制度体系和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不断加强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着重强化法治建设,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深化对各类风险的评估研判,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安全可控,增强产业体系的抗冲击能力。近日,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明确了董事会防风险的具体内容,加强防风险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