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加强储备 补足短板 央地谋划推进“两重”建设项目

欧阳剑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正有序发行。为争取更多项目入围,多地提出加强“两重”项目储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

  专家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等资金来源充足,叠加项目储备工作有序推进等因素,实物工作量将尽快形成,基建投资料保持较快增长。

  首批项目已就位

  按照相关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开闸的同时,相关部门在加快推进“两重”建设项目准备。

  目前,首批“两重”建设项目已就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介绍,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领域建设,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以往,因这些领域社会公益性强、市场回报率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由于地方效益弱、全国整体效益强,地方政府对此类项目的投资积极性也不高。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利于补足这些领域的短板。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发行以来,已有北京、上海、浙江、四川、湖北、吉林等多地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加强项目储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

  北京提出,要紧抓机遇,紧扣“两重”建设要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项目谋划、储备、遴选和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吉林提出,突出吉林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集成一批补短板、锻长板的重大项目,强化向上对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加强项目储备,形成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

  同时,各地还将做好要素保障,并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上海表示,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操作方案,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见效。要抓紧研究一批支持政策,强化政策叠加放大效应,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两重”建设的积极性。浙江提出,要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政策,统筹优化浙江省已有政策,做好“8+4”经济政策体系与“两重”项目的衔接,明确“两重”项目建设的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

  后续,各地各部门将做好“两重”建设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项目加紧谋划准备的同时,多路资金将保障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

  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有序发行。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发行计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分别发行7只、12只和3只,整体呈现节奏平稳、小额多发的特点。

  另一方面,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筛选工作,并强调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5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开闸、去年末今年初抵押补充贷款(PSL)新增5000亿元、去年底增发的万亿元国债资金中大部分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等将带动银行配套贷款跟进,为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预计基建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速度会加快。在政府债券发行及配套基建贷款投放节奏加快后,5月基建投资有望再提速。”王青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